M1和银行的业绩关系(1) 这两天,一位长者对我所说“除了谷子地,我还没见过头条上那些分析银行的账号,有哪个水平能赶得上正规机构研究所的实习生”提出了质疑,觉得我说的夸张了点。但我依然觉得,此话一点不假,我来举一些实例。 我一直说,无论分析银行还是分析其他行业板块或公司,都无法跳脱开宏观经济以及产业链的上下游。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认为你看得懂银行,且专注银行,那事实上代表着你并不能深刻看懂银行的业绩变化,以及进行前瞻性预测。 就拿宏观经济中最常见的一个变量M1来说,M1的增减与银行业绩存在哪些关联?我就几乎没在头条上见那些“银行研究专家”好好说过。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M1是什么? 你可以把M1想象成经济体系中 “最活跃的现金” 。它主要包括两样东西: 1. 社会上所有的流通中现金(不包括银行金库里的)。 2. 企业和个人在活期存款和非银支付机构备付金。 简单来说,M1就是那些立刻就能拿来花的钱。它就像是整个经济的“血液”,流动速度越快,经济活力通常就越强。 M1的变化,会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直接影响银行的这个赚钱模式: 情景一:当M1大幅增长时(“放水”期),这通常意味着央行在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降准、降息,向市场投放了大量资金。 对银行的积极影响: 1. 资金成本更低廉:银行手里的活期存款变多了。而活期存款的利息极低(很多国家甚至是零利率),对银行来说,这是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这就好比一家工厂,原材料的进价突然变便宜了,利润空间自然就打开了。 2. 贷款能力增强:存款是银行放贷的基础。M1增加,意味着银行的“弹药”更足了,可以贷出去的钱更多了。只要市场上有人愿意借钱,银行的贷款规模就能扩大。 3. 短期业绩可能提振:在利率下降的初期,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会快速下降,但之前发放的长期贷款利息还没变,所以净息差会暂时扩大,利润会显得很漂亮。 这个时期潜在的挑战与风险: 1. “资产荒”与息差收窄压力:水放出来了,但如果经济不好,企业不愿投资,老百姓不敢贷款买房买车,就会出现 “资产荒”——银行有钱但贷不出去。同时,央行放水通常伴随着降息,这会导致银行贷款的利率也跟着下降。长期来看,存贷利差(净息差)会被压缩。如果贷款利息降得比存款利息快,银行的利润反而会受损。 2. 资金空转风险:如果钱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空转(比如企业用低息贷款去买理财),对银行来说,这并没有创造真正的价值,反而积聚了风险。 小结一下:M1增长对银行是“喜忧参半”。喜在资金成本降低、流动性充裕;忧在如果贷款需求跟不上,未来的利润会承压。落实到具体标的银行的分析上,当M1增长时,你要密切关注这家银行的活期存款和贷款投放增速是否与M1同步。简单说,如果活期存款增速跟不上M1,说明这家银行的业务拓展和揽存能力存在一定问题,如果贷款增速更不像M1增速,说明这家银行可能面临资产荒,不能同步跟上经济增长的需求。 以上分析仅仅是比较理想化情景的简化分析,意在向大家科普,并告知大家头条上的研究银行账号有多么不专业不负责。已经写的比较长了,必须分两篇说完这个话题,下一篇说M1收缩时对银行业绩的影响。
10月金股名单疯传!券商集体喊买这只票,高切低机会锁定2大主线🔥券商10月金
【2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