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特务头子毛森抓了一个交际花小姐,审讯时,毛森用刀划开她的衣服,轻蔑问

桃花映面红 2025-10-06 04:22:59

1949年,特务头子毛森抓了一个交际花小姐,审讯时,毛森用刀划开她的衣服,轻蔑问道:“招还是不招?”说着就把烟头烫在她的锁骨上! 2023年厦门革命烈士陵园里,小学生林晓雅蹲在刘惜芬雕像前,手指轻轻拂过雕像旗袍的衣角,那里藏着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情报本”模型,封面印着模糊的“药方”字样。 讲解员笑着说:“这是按刘惜芬当年用的真东西做的,她当年就是把情报藏在药方里,骗过了敌人。”这个细节,让林晓雅突然明白,课本里那个“交际花党员”,比她想象中更聪明勇敢。 时间回到1949年7月,刘惜芬的小诊所里,她正低头写着药方,笔尖在“甘草三钱”“当归五钱”的字里行间,悄悄用暗号标注着“鹭江饭店今晚有军官会议”。 自从党组织让她伪装成“交际花”后,她就想到用护士身份作掩护,把情报藏在药方、病历里——敌人就算搜查,也只会当是普通医疗文件。 有次国民党士兵来诊所检查,翻到她记满“药方”的本子,看了半天只嘟囔“这护士字还挺好看”,根本没发现其中的秘密。 那时的刘惜芬,白天在诊所给百姓看病,常常不收穷苦人的钱,还会偷偷在药包里多放些消炎的草药;晚上就换上旗袍,去丽池舞厅、鹭江饭店,和国民党军官周旋。 有次她陪一位军官跳舞,对方酒后说漏了“后天要调一个营去鼓浪屿”,她趁去洗手间的功夫,把消息用口红写在纸巾上,交给提前约好的联络员。 那张纸巾后来被小心收藏,现在就陈列在厦门革命博物馆里。 1949年9月19日被捕后,毛森的酷刑没能打垮刘惜芬。在审讯室里,她看着毛森用刀划开自己的衣服,把烟头烫在锁骨上,却始终没吐露半个字。 后来她被关进牢房,发现难友小陈伤口感染化脓,就借着放风的机会,偷偷在院子里摘了具有消炎作用的马齿苋,揉碎了敷在小陈的伤口上,还教大家用深呼吸缓解酷刑带来的疼痛。 有天夜里,她摸着自己锁骨上的伤疤,轻声对难友说:“我16岁在博爱医院当护士时,就敢跟日本医生吵架,现在更不怕这些特务。” 1949年10月16日深夜,刘惜芬被押往鸿山脚下时,特意把藏在衣领里的一枚小铜钱拽了出来,那是她入党时胡慧敏同志送的,正面刻着“为人民服务”。 临刑前,她把铜钱塞给身边的难友,说“要是能活下来,记得告诉组织,我没给党丢脸”。 这枚铜钱后来被那位难友珍藏,1985年捐给了博物馆,现在就放在刘惜芬的雕像旁。 厦门解放后,市民们自发寻找刘惜芬的遗物。 有位曾被她免费治病的老人,记得她有个绣着梅花的手帕,四处打听,终于在当年诊所的旧抽屉里找到; 还有位联络员,把她当年传递情报的“药方本”捐了出来,本子上的暗号至今还能清晰辨认。 2000年,厦门市政府在她当年牺牲的鸿山脚下,立了一块“英雄刘惜芬永垂不朽”的石碑,每年都有市民来这里献花。 如今,刘惜芬的故事被写进厦门的中小学课本,每年清明节,都有学生来烈士陵园给她献花,像林晓雅这样的孩子,还会带着笔记本,认真记录她的事迹。 厦门革命博物馆里,关于她的展区总是挤满参观者,大家看着她的“药方本”、绣着梅花的手帕,听着讲解员讲述她的故事,都忍不住感叹“这么年轻的姑娘,真是太勇敢了”。 2024年,厦门还举办了“刘惜芬精神传承”活动,邀请老党员讲述她的事迹,组织青年志愿者重走她当年传递情报的路线。 在鹭江饭店的旧址,有块展板专门介绍她当年在这里获取情报的经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轻声讨论“原来这里还有这么一段英雄故事”。 刘惜芬虽然牺牲时只有25岁,但她的精神却一直影响着厦门人。她的雕像前,总有新鲜的鲜花;她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讲述。 信息来源:【永远的丰碑】刘惜芬:对党的事业热情而忠诚 2025-03-18 08:46·网信新乐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桃花映面红

桃花映面红

桃花映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