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不清了!”贵州,一男子准备用无人机拍摄花江峡谷大桥,结果,刚起飞就发现绝美一幕,水幕调试时,竟然在大桥下方,出现了大型彩虹,连老天爷都在为“世界第一高桥”增光添彩,飞流直下三千尺在这一刻具象化了,网友:若是李白看到,又会如何写…… 9月下旬的贵州,秋阳把花江大峡谷的山染得更绿,谷底的江水泛着细碎的光。 贞丰县的摄影爱好者王先生背着无人机,特意赶在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前过来,想拍下这座“世界第一高桥”的全貌。 他选了个视野开阔的山坡站定,指尖划过遥控器,无人机“嗡”地一声腾空。 刚升到离地面十几米的高度,耳边突然传来旁边游客的轻呼:“快看桥下!” 王先生下意识抬头,顺着大家的目光往大桥方向望。 桥边两道银亮的水柱正从桥身两侧的装置里喷涌而出,在空中迅速散开,变成细密的水雾,像给深褐色的峡谷披上了一层半透明的白纱。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斜照的阳光突然穿透水雾,一道彩虹“唰”地冒了出来。 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分得清清楚楚,连最容易被忽略的淡紫色都清晰可见。 “当时手都抖了,赶紧把无人机镜头往彩虹那边转,连呼吸都放轻了。” 后来王先生在视频里回忆,他怕动作太大连彩虹都惊走,盯着屏幕里的画面,看着水雾慢慢飘。 彩虹却稳稳地挂在那里,直到水幕调试结束才渐渐淡去。 这段不到一分钟的视频发到网上后,很快就火了,评论区里满是惊叹,有人说“这是老天爷给大桥的通车贺礼吧”。 这道意外出现的彩虹,让更多人注意到这座即将“出道”的超级大桥。 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全长2890米,主桥跨径达到1420米,从桥面到谷底水面的高度有625米。 从2022年初开工到现在,建设团队在这个被称为“地球裂缝”的峡谷里奋战了三年多。 峡谷深、山势陡,施工难度极大,建设者们用了不少“黑科技”,靠北斗系统精准定位,让高空作业不差分毫。 懂气象的网友后来解释,那天的彩虹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合。彩虹形成得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得有均匀的水雾,二是阳光角度要刚好,得是“侧着照”的角度,不能太斜也不能太正。 刚好那天下午的太阳位置特别合适,工作人员又在调试水幕,喷出的水雾细又匀,两个条件凑在一起,才出了这么壮观的彩虹。 不是提前设计好的,就是大自然偶然间给这座新桥送的“惊喜”。 主缆是悬索桥的“生命线”,一旦装上去就没法更换,建设团队特意在主缆里埋了三根“智慧索”。 里面装着光纤光栅传感器,能24小时监测主缆的应力、温度和湿度。 要是湿度超过64%,除湿机还会自动启动,防止主缆生锈,给大桥的百年寿命上了道“保险”。 还有承受重量的索鞍,以前都是用铸造工艺,这次改成了锻焊结构,经过几万次精密锻造,单件重量降到了41.3吨。 抗压强度反而提高了44%,又轻又结实,吊装的时候省了不少力。 就连锚碇用的混凝土,都是用路基挖出来的白云岩碎石磨成粉代替粉煤灰做的,光这一项就省了500多万材料费,把“就地取材”用到了极致。 但现在开车从桥上走,2分钟就能跨过峡谷。 有网友说这桥是“中国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确实,它不光是个能走车的桥,更是咱们基建技术的一张“名片”。 它不只是缩短了两岸的距离,更会通过“桥旅融合”的新模式,让更多人感受到峡谷的美,让周边百姓的日子更有盼头。 就算李白没机会看到这一幕,咱们也能通过这座桥,看到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诗篇”。 #中国男性体毛少#
“解释不清了!”贵州,一男子准备用无人机拍摄花江峡谷大桥,结果,刚起飞就发现绝美
戴婚纱聊军事
2025-10-06 17:23:3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