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越打越精神了!俄罗斯新型武器真是越打越多了,俄军新一代苏-75隐身战机,首

康安说历史 2025-10-06 17:46:28

俄罗斯越打越精神了!俄罗斯新型武器真是越打越多了,俄军新一代苏-75隐身战机,首次公开亮相。苏-75战机是俄罗斯新型单发低可探测多用途战斗机。 这玩意儿 2021 年就在莫斯科航展露过脸,当时西方还当是俄罗斯摆的 “模型噱头”,没想到打了几年仗,真就推进到预生产阶段了,苏霍伊集团靠全数字化设计和虚拟测试,一年多就捣鼓出了原型机,比战前动辄五八年的研发周期快了好几倍,这效率搁平时都不敢想。 苏 - 75 这战机看着小巧,本事可不小。机长 17.3 米,翼展 11.9 米,别看是单发设计,最大速度能飙到 1.8 马赫,航程足足 2800 公里,作战半径超过 1400 公里,挂弹量更是达到 7.4 吨,比不少双发战机还能装。 机身采用下颌式进气道和无平尾三角翼,外倾双垂尾设计把雷达反射面压得很低,内置武器舱能塞 5 枚远程空空导弹,机载雷达能同时盯 30 个目标,还能指挥一群小型无人机当 “僚机”,单座、双座、无人版还能随便改,简直是为多场景作战量身定做的。 更狠的是它的成本,飞行小时成本才是美国 F-35 的七分之一,这性价比直接戳中了不少国家的需求,俄罗斯早就拿着它去迪拜航展找买家了,摆明了要跟 F-35 抢市场。 要是觉得苏 - 75 只是个例,那可就看错了,俄罗斯整个军工产能都在战时翻着跟头涨。截止 2025 年 2 月,国防企业产能直接涨了 4 倍,坦克产量飙到战前的 5.6 倍,步兵战车 3.6 倍,装甲运兵车 3.5 倍,最离谱的是无人机和火炮弹药,分别涨了 16.8 倍和 17.5 倍。 就说无人机,2022 年刚从伊朗弄来 Shahed-136 的时候,西方还嘲笑是 “落后内燃机玩具”,结果俄罗斯改名叫 Geran-2,在乌拉尔的工厂开足马力造,从每月几百架冲到 5500 架,成本从 20 万美元砍到 7 万美元,还升级出带喷气发动机的 Geran-3,速度更快、弹头更大。 到 2025 年春天,这玩意儿已经发射了上万架,乌克兰得用几十万美元的导弹去拦,库存很快就见底了,美国看着眼热搞了个复制者计划,结果折腾半天月产才 2000 架,还天天喊供应链卡壳,跟俄罗斯比简直是小学生水平。 西方当初的预判简直错得离谱,2022 年刚开打,美国国防部就说俄罗斯精确制导弹药要耗尽,英国情报部门跟着附和,结果到 2025 年,俄罗斯每月能造 25 万枚大口径炮弹,是美欧总和的 3 倍,坦克年产 1500 辆,而美国一年才造 135 辆。 这背后是俄罗斯把军工企业全改成了三班倒,乌拉尔机车厂、喀山直升机厂这些骨干单位 2023 年就产能翻倍,90% 的无人机部件实现本土造,压根不受西方制裁影响。 之前还传俄罗斯从朝鲜买弹药,其实那就是应急,自家产能上来后完全能自给自足,反而西方得求着韩国买炮弹援乌,场面别提多尴尬。 苏 - 75 的推进更是打了 “俄罗斯军工衰退论” 的脸,虽然首飞稍微推迟,但 2023 年就进入预生产阶段,计划 2027 年量产,还在跟中东国家谈合作生产。 这战机瞄准的就是国际市场,那些用惯了俄制战机的国家,一看这第五代隐身机性能不差,价格还比 F-35 便宜,自然愿意买单。 而且它的超低空突防能力比米格 - 29、苏 - 27 这些老机型强得多,无人版出来后还能拓展作战范围,简直是为现代战场量身打造的利器。 说穿了,战争反而倒逼俄罗斯打通了军工的 “任督二脉”,之前东西部发展失衡的问题,靠着军工需求一下子盘活了,资源全往国防工业倾斜,研发周期缩短、产能暴涨,还能快速迭代改进。 苏 - 75 不是孤立的 “独苗”,而是和 Geran 系列无人机、量产坦克、海量炮弹一起,构成了俄罗斯战时武器体系的新阵容。 西方一边制裁一边惊叹,却拿不出像样的应对办法,毕竟他们的军工企业早就习惯了搞高附加值产品,扩产要花钱培训工人,还怕政客后期砍预算,哪有俄罗斯这种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效率。 这么看下来,俄罗斯越打武器越多,苏 - 75 顺利亮相,根本不是什么奇迹,而是战时军工爆发的必然结果,这股劲头恐怕还得持续下去。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