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男子一家三口去内蒙古旅行,意外发现路边地里有很多土豆,竟然跑到地里捡土豆,主人家发现后,不仅不阻止,还笑着说:随便捡!原来,他们咨询主人家后,得知是他们不要的,才直接发动全家捡土豆,其他游客见状,也纷纷加入,一时之间成了“欢乐农场”!网友:这样挺好的,不浪费粮食! 十月的内蒙古天高云淡,正是自驾游的好时节,李先生带着妻子和孩子驱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突然路边田埂上散落的土豆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爸爸,那边好多土豆啊,孩子指着窗外喊道,李先生减慢车速,发现确实有不少拳头大小的土豆滚落在路边,起初他们以为是农户收获时不小心掉落的没敢贸然停车,但看着那些土豆就这么躺在地里,心里总觉得可惜。 犹豫再三李先生还是把车停在路,正巧看到不远处有位农户在地里忙活,便上前询问:大哥,这些土豆是您家的吗,农户抬头看了看爽朗地笑道:是我家的但这些小土豆我们不要了,您要是喜欢就捡点带走吧,反正放着也是浪费。 得到主人的许可,一家三口立刻行动起来,孩子兴奋地在地里跑来跑去,专挑个头匀称的,妻子蹲在地上仔细翻找半埋在土里的,李先生则负责把捡到的土豆装进车里。 这番热闹的景象很快吸引了其他过路车辆的注意,看到有人在捡土豆,不少游客也停下车来打听情况,农户依然是那句话:小土豆不值钱大家想要就捡吧。 没多久,原本冷清的田间地头变得热闹非凡,有带着孩子的家庭把这当成了亲子活动,教孩子认识农作物,有年轻情侣把捡土豆当成了约会项目边捡边拍照,还有老年游客感慨着多年没下地干活了,捡得格外起劲。 最有意思的是当大家发现没带装土豆的袋子时,纷纷不好意思地向农户求助,农户二话不说从家里抱出一大摞透明塑料袋,往地上一放:都拿去用不够再来拿,那股豪爽劲儿让在场的游客都竖起了大拇指。 随着停在路边的车越来越多,捡土豆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有意思的是,当李先生看到自家后备箱已经装得差不多时,主动招呼妻子:咱们差不多了,给后面的人留点,这话一出其他游客也纷纷响应,大家都很默契地控制着捡拾的数量。 后来通过聊天才知道,这些小土豆之所以被遗弃,是因为个头太小,收购商给的价格极低,算上运输成本根本不划算,往年这些土豆要么烂在地里当肥料,要么还得花人工清理出去,现在让游客捡走既避免了浪费又省了清理的麻烦。 农户还特意提醒大家,别看这些土豆个头小,口感却特别好,因为淀粉含量高无论是炖汤还是做土豆泥都特别面,比大土豆还要香,游客们听了更是捡得起劲,纷纷表示回去要好好品尝这份来自内蒙古的特产。 这件事很快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网友分享了类似经历:去年在呼伦贝尔,路过一片向日葵地,农户看我们拍照,主动摘了几朵送给我们,还说花开了不看也是浪费。 还有人回忆道:在锡林郭勒草原,牧民看我们车胎没气了,不仅帮忙打气,还塞了一大块奶酪给我们路上吃。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展现了内蒙古人骨子里的淳朴和大方,在他们看来东西闲置着是浪费,能让更多人受益才是物尽其用,这种不计较得失、乐于分享的品质,比任何旅游宣传都更能打动人心。 其实仔细想想这件事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在食物浪费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内蒙古农户和游客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物尽其用,农户避免了浪费,游客收获了新鲜食材和美好回忆,这种双赢的结果,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吗?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旅行时不再只追求打卡拍照,而是更注重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内蒙古的这片土豆地,让游客们收获的不仅是一袋袋土豆,更是一份份温暖的人情味,这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和分享,才是旅行中最珍贵的收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0月3日,男子一家三口去内蒙古旅行,意外发现路边地里有很多土豆,竟然跑到地里捡
史太郎呀
2025-10-06 18:18:26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