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刮起反印度的浪潮?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不止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在

丙灿说 2025-10-06 23:58:14

为什么美国刮起反印度的浪潮?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在不止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在反印度。印度人蛮厉害的,在各行业印度人混的风生水起,而且变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印度人这些年在海外确实混得不错。硅谷的大公司、华尔街的投行、医疗界的医生、IT圈的工程师,处处都有印度人的身影。 他们不仅努力,而且很会“抱团”。你去看那些科技巨头,比如谷歌、微软、IBM,高管层印度人比例高得吓人。甚至有人调侃,说硅谷已经变成了“新德里谷”。 而这,正是问题的开端。在美国,一旦哪个族群太强,就容易惹人厌。比如华人以前被说“卷”,现在轮到印度人被说“霸道”。 印度人讲究内部资源互通,同乡互捧,甚至在一些公司内部形成“印度帮”,导致其他人感觉被排挤。 尤其在硅谷,不少白人和亚裔员工都抱怨:“公司里升职的全是印度人,开会的时候全说印度英语,我们都插不上话。” 这几年,美国一直在搞一个战略,扶持印度,遏制中国。华盛顿政客觉得,既然中国崛起挡不住,那就换个思路,扶起另一个“亚洲大国”,搞个替代版。 印度有13亿人口,会讲英语,制度上也算“民主国家”,看起来挺合适。于是西方媒体天天捧印度,说什么“下一个中国”“全球制造中心转移到印度”,投资一个劲儿往那砸。 结果呢?他们高估了印度,也低估了现实。印度的产业链、基础设施、行政效率,全都没法跟中国比。他们能接的,只是一些低端组装订单,搞不出像样的产业集群。 西方的资本进去一看,这地方修条路都得三年,审批一个工厂得五个部门盖章,最后发现,这不是“下一个中国”,这是“另一个坑”。 经济层面失败了,移民问题又成了导火索。过去几年,印度人趁着美国放宽签证政策,大量进入科技和服务行业。尤其是H1B签证,被印度人几乎垄断。 原本这个签证是为了“吸引全球高技术人才”的,现在成了印度外包公司的内部渠道。美国本地毕业生没工作,却发现岗位被外包到班加罗尔或者被印度移民占据,怨气能不大吗? 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情况更“接地气”,那边留学生太多了。加拿大大学一半留学生是印度人。澳大利亚更夸张,街上能听到的第二语言不是中文,而是印地语。 结果房租被炒高,兼职被抢光,当地人自然不乐意。于是社交媒体上一堆帖子开始骂,说“印度人太多”“卫生差”“只顾自己”“文化不融入”等等。 以前他们骂中国人,说“中国人抢工作、操控市场”;现在中国人不移民了,轮到印度人上榜。换句话说,移民群体只要出头,就会被当成矛盾出口。 过去十年,美国真心以为可以让印度成为“亚洲棋手”,帮忙牵制中国。但现在发现,印度嘴上亲美,心里却还在算计。 美国想让它多表态,它就模糊处理;想让它制裁中国,它就继续买中国货;想让它彻底倒向西方,它还跟俄罗斯勾肩搭背。 美国人一看这局势,开始火大了——这不是白养了吗?钱砸了,订单没成果,还反手被印度公司抢了市场。尤其在AI、编程、软件这些领域,印度外包公司已经开始和美国本土企业抢客户。 原本是美国的“技术后台”,现在成了“成本威胁”。这不就像雇了个帮手,结果对方反手开了家竞争公司?这时候,美国人的反感情绪也就来了。 所以现在看似的“反印度浪潮”,其实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经济下行带来的焦虑,社会资源分配的矛盾,再加上西方战略的失衡和心理失落。 以前他们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现在被现实打了脸,就开始找“情绪出口”。而印度人恰好成了最顺手的靶子。 这场浪潮的荒谬之处在于,西方媒体明明知道原因,却不敢直说。因为真要说清楚,就得承认一个事实,是他们自己制造了这种局面。是他们拼命搞“去中国化”,结果被印度人的效率和算盘吓到了。 最后讲一句现实的看,反印度潮不会长久,但“替代中国梦”已经彻底碎了。西方国家现在也意识到,不是谁都能接中国的班。 要想让印度成为新的制造中心,得有稳定的制度、高效的执行、完善的供应链,而这些不是喊口号就能出来的。 现在的尴尬是,美国既不想放弃印度,又不得不警惕印度。表面上还在搞什么“四方安全对话”,背地里却防着对方偷师、占便宜。 等到某天,美国人发现印度公司开始主导AI外包、买下他们的IT企业,那股“反印度”的浪潮只会更猛。 归根结底,这不是种族问题,也不是文化问题,而是经济焦虑下的本能反应。西方世界的底层焦虑,需要一个出口;而他们过去十年的战略失误,需要一个替罪羊。只不过,这次他们选错了对象。 因为印度人,不会轻易退场,他们比谁都懂得,在全球化的棋局里,被骂几句不算什么,能留下位置,才是真本事。

0 阅读:108

评论列表

看山是山

看山是山

2
2025-10-07 00:47

玻璃心的美国佬,,,,支持阿三占领美国[滑稽笑]

丙灿说

丙灿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