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蛏子、一只螃蟹,如何算出661元? 根据杨先生描述,10月6日他在惠州某海

自由芒果 2025-10-07 14:31:42

一盘蛏子、一只螃蟹,如何算出661元? 根据杨先生描述,10月6日他在惠州某海边餐厅用餐时,原本想用团购券,却被店员告知“活动已结束”,只能单点。更蹊跷的是,点菜时店员对价格含糊其辞,只说“先吃再算”,结果结账时两道菜加上茶位费直接飙到661元。 但餐厅老板很快晒出“证据”:膏蟹标价288元/斤,实际按188元/斤收费(进货价约160元/斤),杨先生点的螃蟹重2.4斤,仅这一项就451元;蛏子3斤,单价68元/斤,共204元;再加上2人茶位费6元,总价确实661元。老板还强调:“点菜时明确告知了价格和斤数,监控视频可以作证。” 这场“罗生门”里,双方各执一词。杨先生觉得自己被“套路”,餐厅则坚称“明码标价”。可网友的愤怒并不完全因为价格高低——更多人无法接受的是,点菜时被“模糊报价”,结账时才被“精准收割”。这种“先吃后价”的模式,像极了商场里“试穿后强制消费”的套路,让人觉得被当成了“待宰的羔羊”。 661元背后,是“市场调节”还是“诚信缺失”? 事实上,类似争议并非首次。2024年,甘肃某餐厅28元/只的蛏子曾引发“明码标价是否合理”的讨论;同年,湖南益阳某海鲜店被曝“75元/斤的螃蟹,绳子占4两”,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才下架整改。这些案例背后,暴露的是旅游市场长期存在的“灰色地带”: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模糊报价、捆绑销售、缺斤少两等手段,将“市场调节价”变成“宰客利器”。 更讽刺的是,当记者致电惠州12315时,工作人员表示“海鲜属于市场调节价,只要明码标价就不违法”。可“明码标价”真的能成为“宰客”的挡箭牌吗?如果商家故意用小字标注价格、用模糊话术引导消费,甚至在结账时才亮出“天价账单”,这种“明码”不过是“合法宰客”的遮羞布。 网友@海边浪人的评论一针见血:“不是嫌贵,是嫌被当傻子骗。如果店家一开始就说‘螃蟹188元/斤,蛏子68元/斤’,我可能觉得贵但不会愤怒。可他们先让你吃,吃完再告诉你价格,这和抢钱有什么区别?” 661元买不来一顿饭,却买来了旅游城市的“信任危机” 这场争议最扎心的,是它撕开了旅游市场“诚信体系”的裂痕。当游客带着期待来到海边,却因一顿饭对整座城市产生抵触;当“海鲜刺客”成为旅游城市的标签,受损的不仅是商家的口碑,更是整个地区的旅游形象。 值得玩味的是,餐厅老板在回应中提到“若顾客认为价格不合理,可通过有关部门投诉”。可现实是,多数游客在遭遇“宰客”时,往往因行程紧张、证据不足而选择忍气吞声。这种“投诉难”的现状,反而纵容了部分商家的侥幸心理——他们赌的就是“游客不会较真”。 661元的账单,该由谁买单?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你遇到“先吃后价”的情况,会选择硬刚到底还是默默付钱?你觉得旅游市场的“诚信危机”,是靠商家自律、法律约束,还是需要游客更“较真”?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毕竟,每一次讨论,都在推动我们离“放心消费”更近一步。 毕竟,661元买不来一顿饭的满足,却买得来对旅游市场的一次警醒:诚信,才是最好的“招牌”。 来源:头条热搜

0 阅读:44
自由芒果

自由芒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