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地球上最大的两条石油带,硬生生避开了我们,这可不是巧合,而是现实! 先说说美洲那条石油线,从加拿大的油砂区开始,一路往南,穿过美国得州、墨西哥湾,跑到委内瑞拉和巴西,这条线就像个超级油库,储量惊人。 加拿大那片油砂,储量大概一千七百多亿桶,油虽然黏稠,开采成本高,但北美靠它撑起了能源大梁。 美国现在是全球产油老大,每天泵出超过一千三百万桶油,得州那块二叠纪盆地,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页岩油技术让它如虎添翼。 墨西哥湾有个坎特雷尔油田,海底藏着一百多亿桶油,是西半球最大的海上油田。 到了南美,委内瑞拉的奥里诺科带更夸张,重油储量两千两百亿桶,堪称全球之最,虽然开采难度大,但潜力摆在那。 巴西的桑托斯盆地也有深水油田,储量大概三百亿桶,靠着盐下油藏成了拉美能源新星。 这条线全靠安第斯山脉和大陆边缘的地质运动,形成了连续的沉积盆地,油气藏得深又多,难怪美洲国家在能源上底气足。 再看另一条,从波斯湾到西伯利亚的石油线,简直是全球能源的心脏。 中东那块,沙特的加瓦尔油田是世界第二大常规油田,储量八百五十亿桶,每天产油超三百万桶。 科威特的布尔甘油田也不差,七百亿桶储量,油藏厚得让人咋舌。 伊拉克和伊朗的油田,储量都在六百五十亿桶以上,全都扎堆在阿拉伯-伊朗盆地,地质构造好,油质优,挖出来就值钱。 往北到里海,哈萨克斯坦的腾吉兹油田有九十亿桶,和俄罗斯合作开采,效益稳定。 再往北,西伯利亚盆地就是俄罗斯的油气大本营,萨莫特洛尔油田储量超三百亿桶,至今掏出两百五十亿桶油。 这片盆地占地两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砂岩层里全是油气,年产量占俄罗斯七成。 这条线得益于几亿年前古特提斯洋闭合,留下的地质构造,从浅海到陆地,油气资源连成片,供应从没断过。 为啥石油这么集中?说白了,地质规律在作主。 大陆边缘和裂谷盆地是油气藏的天然温床,全球不到四十个超大油田,就攥着已知石油的半壁江山,年产油量占全球四分之一。 有了这些资源,中东靠出口石油发家,俄罗斯稳坐能源大国,美国更是自给自足还外卖,反观没踩上石油线的国家,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中国就是典型例子,咱们探明石油储量大概两百六十亿桶,全球排十四,仅占1.5%,大庆、胜利这些老油田,开发多年已经高含水,每天全国产油两千万桶,远远不够用。 石油消耗每天超一千五百万桶,七成靠进口,主要是中东和俄罗斯,资源禀赋摆在这,想能源安全,只能靠自己想办法。 中国没闲着,从几条路同时发力,先是国内油气开发,重点瞄准非常规资源,页岩气储量超二十万亿立方米,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是主战场。 海上油气也没落下,南海石油储量一百一十亿桶,天然气更有一百九十万亿立方英尺,中海油的陵水气田,水深一千五百米,年产气三十亿立方米。 渤海湾和珠江口建了上万公里管道,运氢气、页岩气都行,计划2030年再加三千公里。 这些努力把国内油气产量抬高了一成多,进口压力小了不少。 海外布局也关键,“一带一路”让中国在非洲和中亚拿下不少油田,安哥拉和尼日尔项目换来优先供应,每年进口五千万吨油。 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管道直通中国,每年送三千万吨油,哈萨克斯坦腾吉兹油田也有中国股份,供应有保障。 长远看,能源转型才是大招,“双碳”目标下,非化石能源占比要到两成五,风电、太阳能装机全球第一,年发电量超一万亿千瓦时。 去年光伏新增两百多吉瓦,电池储能超一百吉瓦时,电动车普及直接拉低油耗5%。 核电和水电也给力,三峡一年发电一千亿千瓦时,氢能、地热也在试水,四川的氢气管道已经跑通,新能源不仅省油,还带来万亿产业机会。 没踩上石油线不是死局,而是挑战,中国靠技术、合作和转型,硬是趟出一条路,国内开发顶住压力,海外布局稳住供应,新能源重塑未来。 这套组合拳下来,能源安全有了底气,也给全球能源格局添了新变量。 中国能源这条自力更生的路,哪个点让你觉得最硬核?快来留言说说你的想法!
中美俄三国之中,任何一国率先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都将直接成为全球的绝对霸主,且后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