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还是其他任何战斗机,基本上都难以逃脱导弹的追击。 现在的导弹早不是单线程工作了,要么是主动雷达制导,弹头上自带小雷达,发射后不用载机管,自己就能追着目标跑;要么干脆搞“双模制导”,像俄罗斯的R-77M,既有雷达制导又有红外制导,就算雷达被干扰,还能盯着战机发动机喷口的热信号追。 乌克兰战场上,北约援助的F-16都装了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可遇上R-77M照样被击落,2023年就有实战案例摆在那,乌军那架F-16释放了高功率噪声干扰,结果导弹直接切换到红外模式,死死咬着发动机热源不放,最后连人带机炸成碎片,说白了这种复合制导就是专门破解电子干扰的,战机那点反制手段在它面前跟挠痒痒似的。 更要命的是导弹的“硬实力”,速度和机动性,完全碾压战机。就拿中国的霹雳15E来说,它用的双脉冲发动机简直是个“节能高手”,能分两次点火,第一次把导弹推到目标附近后就熄火滑翔省燃料,等靠近了突然二次点火加速,末端速度能飙到5.5马赫。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小时飞6700多公里,而印度的“阵风”战斗机最大速度才1.8马赫,连人家一半都不到。 今年5月7号印巴边境那回,巴基斯坦的歼-10CE在160公里外就发射了霹雳15E,当时那架阵风正在返航,离基地就20公里,飞行员还以为到家了安全了,结果导弹飞80公里只用了52秒,连战术规避动作都没做完就被打爆,事后清点,至少三架阵风栽在了这导弹手里,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吗? 导弹的机动性更是夸张到不讲理,人类飞行员最多能承受9G过载,超过这个数血液就会脱离大脑,可现在的空空导弹随便就能达到30G以上,R-77M靠着矢量推力技术,3秒就能完成180度转向,转弯半径还不到战机的三分之一。 这足以证明,现在的导弹,不仅速度快,转弯还更灵活,战机再怎么玩“桶滚”、“S形机动”,导弹都能像影子一样贴上来。美国兰德公司2025年做过模拟,在40G过载的导弹追击下,战机逃脱概率连2%都不到,这概率比中彩票还低。 更绝望的是导弹还有个“死亡区域”——不可逃逸区,霹雳15E的这个区域足足有80公里,比美国AIM-120D的30公里和欧洲“流星”的60公里都大一圈。意思就是,只要战机进入这80公里范围内被锁定,就算立刻开加力逃跑也没用。 2025年中美模拟对抗里,F-35在75公里处被霹雳15盯上,飞行员立马释放箔条弹还做了90度急转,结果导弹的AI算法直接分析出回波差异,识破了诱饵,最后靠着红外通道精准命中,连隐身战机都躲不过去。 以前战机还能靠箔条、热诱弹骗骗导弹,现在这招早不管用了。霹雳15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能玩“频率捷变”,跳频周期短到0.2微秒,干扰信号根本跟不上它的节奏,美国《航空周刊》测试过,就算在复杂电磁环境里,它的命中率还能保持87%以上。 更狠的是现在导弹都玩“直接碰撞”,以前还有3米的命中误差,现在精准到0.3米,相当于直接往战机身上撞,就算释放诱饵,导弹也能分清哪个是真目标,根本骗不过去。 就算是F-35那种装了先进电子战系统的战机,遇上双模制导导弹也只能认栽。它的AN/ASQ-239系统最多能干扰几秒,也就够扔个干扰弹的时间,根本改变不了结局。 2025年红海冲突里更惨,胡塞武装用无人机群干扰了美军预警机,F/A-18失去数据链支持,被导弹追着打,接连坠毁,这说明就算战机本身性能强,一旦体系支援断了,在导弹面前照样是活靶子。 有人觉得歼20隐身性能好,能躲开锁定,可别忘了导弹也在进化,霹雳15的改进型都用上了等离子隐身弹体,雷达反射面积比蚊子还小,战机根本来不及发现就被锁定了。而且现在的空战都是“体系猎杀”,预警机隔着几百公里就把目标位置传给导弹,等战机的雷达告警器响的时候,导弹可能已经在半路了,连反应时间都没有。 2023年中东有架非隐身战机在50公里被锁定,飞行员拼尽全力做机动、放干扰,结果还是被击落,事后统计这类距离的逃脱失败率高达92%。 说白了,现在的空空导弹早就不是“傻大个”了,制导方式越来越精,速度机动性又碾压战机,反制手段还不断失效,就算是最先进的战斗机,被锁定后也只能听天由命,所谓的“甩掉导弹”更像是电影里的情节,现实中根本没那么容易。
战斗机被雷达锁定之后,可以甩掉导弹的追击吗?事实上,一旦被雷达锁定,不管是歼20
兔子警官萌无敌
2025-10-07 18:41:2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