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贵族的传统教育是人文和宗教,自然科学是中等阶级兴起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因而

历史并不说事 2025-10-07 19:47:22

由于贵族的传统教育是人文和宗教,自然科学是中等阶级兴起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因而英国大学教育中的重文轻理几乎已成为一种传统,时至今日甚至更为严重。再次,又表现在对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视和对应用技术研究的轻视上。英国人认为基础理论研究是一种高尚的劳动,因而有才华的青年都愿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使英国在物理、生物、化学、遗传工程等基础理论方面至今仍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自1901年以来,英国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如按人口平均计算,则它居世界各国之首。但由于轻视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认为这不是有闲的绅士阶级所为,英国的基础理论优势未能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电视机是在英国诞生的,但英国的电视制造业不发达,以至英国市场上充斥着外国的彩电。英国在遗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利用这些科技成果制造出新型材料和药品的国家却是日本。贵族式的学风使英国科技界长期只重视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而不屑于顾及此种成果是否转化成实际生产。此种风气同样也影响着优秀人才的去向:大量优秀青年宁愿从事大学教育、政府部门的文职工作而不愿去企业或公司一展身手。纯粹应用性的、缺乏“深度”的工作他们似乎不愿屈就。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给英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恶果。 绅士风度的另一个致命弱点是厌恶竞争。绅士们喜欢平心静气的经济活动,就像庄园地主心平气和的生活那样。因此尽管英国是最早产生出竞争意识、最早用自由竞争的理论唤醒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的国家,但由于弥漫于全民族的向上流社会看齐的取向,它的竞争意识逐渐淡薄了。这对经济的发展极为有害,当英国的工业在世界上还独占鳌头时,这种危害还不见显眼,但在19世纪末期英国工业的垄断地位丧失,美、德等后起之国奋起直追时,这种危害就十分可畏了。英国的工业家不是振奋精神,面对挑战采取措施,改进技术改造设备,以求达到美、德等国的生产效率,而是把落后的技术、落后的设备连同资本转移到殖民地去,仍然用相对落后的方式榨取高额利润,以供养本国越来越多的食利者(即靠吃利息为生而不做任何事的人)。英国中等阶级原来那种奋发图强的竞争精神,现在已被偷闲懒散的绅士风度取代了。直到英国丧失了海外殖民地,经济景况愈发不可收拾时,还有许多英国人怨天尤人地将它归因于殖民帝国的丧失。只是在撒切尔夫人重新提倡恢复竞争精神之后,英国的经济才发生转机。 可见,绅士风度既有其所长,又有其所短,如何扬长避短,对这种精神遗产进行改造,是摆在英国民族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绅士风度集中地体现了英国民族心理的价值取向,它一方面追求高雅的生活境界,处处向上流社会看齐,一方面又丧失奋发的竞争精神,对传统和习惯日益眷恋,从而使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间发生矛盾,把自己放进一个两难的窘境。这种窘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是新兴阶级自工业革命以来未能彻底清算旧阶级的精神遗产而逐步造成的。能否摆脱这种文化困境,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这个古老民族今后的发展前途。

0 阅读:0
历史并不说事

历史并不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