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港口博弈白热化:货轮成"唐僧肉",全球供应链遭血洗 2025年10月5日

是个百事通 2025-10-08 10:31:28

美中港口博弈白热化:货轮成"唐僧肉",全球供应链遭血洗 2025年10月5日,纽约港务局官网弹出的收费表让全球航运圈倒吸凉气:中国船东、中国制造、中国运营的船舶,每吨货物进港费从50美元起跳,三年后飙升至140美元。一艘万箱级货轮单趟就得掏出350万美元"买路钱",相当于货值的15%。同一天,上海航运交易所里,中远海运调度员果断将"中远西班牙"轮改道釜山,换上韩国籍姐妹船——这招"换壳术"单船节省300万美元成本,相当于一趟运费净赚。 这场"海上收费站"的争夺战,始于特朗普4月9日签署的行政令。表面打着"重振美国造船业"的旗号,实则是五大工会的求救信号:过去十年,美国商用船厂接单量暴跌70%,4.3万产业工人仅剩1.1万。USTR的165页调查报告里,连中国船厂的贴息贷款都被定性为"不正当竞争"。于是港口费成了最快捷的选票工具:船东缴费,财政部抽成,再通过"海事信托基金"补贴本土船厂。但残酷现实是,美国船厂建造万箱轮报价12亿美元,中国同行7亿就能交付,还拿下法国达飞、日本ONE的长期订单。 中国的反制来得更快更狠。9月30日深夜生效的《国际海运条例》修正案,被业内称为"817令"。条文虽短却暗藏玄机:任何国家对中国船舶、货物、船员实施歧视性措施,交通部可"依法采取相应行动"。10月8日起,上海、宁波、深圳三大港口同步升级查验标准:美国籍船舶必须提前48小时提交精准到船员护照号的二次申报,误差超5%即启动全面查验。这招"温柔一刀"让船东叫苦不迭——集装箱倒跺、散货取样,每条船在锚地多漂两天就损失十多万违约金。 数据显示,2024年挂靠美国港口的中国造船舶仅占15%,却承载了跨太平洋航线21%的运力。如果中国船东持续"换壳",美国码头将流失三成装卸量。更致命的是,全球前十大航运公司中,五家将半数以上新船订单交给中国船厂。即便改用日韩船舶,其船队中仍有60%为中国制造,美国的"精准打击"最终可能沦为"自损八百"。 中国手中还有两张王牌:2024年波音对华出口120亿美元的农产品与飞机,若列入反制清单,美国中西部农场主与航空业将首当其冲。欧盟态度也耐人寻味:德国赫伯罗特宣称"不站队",法国达飞更是将10艘新船订单从韩国转回上海,直言"不想当关税炮灰"。 随着圣诞季临近,美国玩具商在长滩港外苦等舱位,而上海港的桥吊仍在昼夜运转——只是吊具下的船舶国籍,已悄然换成了其他旗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剧痛,而真正的输家,或许是那些把港口当提款机的决策者。 美国加征港口费

1 阅读:698

评论列表

IP南宁

IP南宁

2
2025-10-09 02:28

要不是大飞机关键配件还依赖美国→波音客机每名乘客征收50美元、一年后征收100美元、三年后200美元,这一招反制就把波音按进厕所溺死。不过也快了,大飞机发动机就这一两年解决了。

猜你喜欢

是个百事通

是个百事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