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没有免费的午餐!蒙古那个超级大铜矿,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结果不来抱中国

史鉴奇谈 2025-10-08 11:02:19

东方大国没有免费的午餐!蒙古那个超级大铜矿,离中国边境才80公里,结果不来抱中国大腿,反倒让澳大利亚的力拓接了盘,还把自己和力拓都折腾得够呛,纯属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不管是搞基建搭桥梁,还是造家电、新能源汽车,哪儿都缺铜。中国每年得从国外进口巨量铜资源,光就近在眼前的蒙古国要是愿意合作,双方简直是天作之合。   可蒙古国偏不,上世纪90年代失去苏联支持后,它急着等米下锅,就走起了对外开放的路子。为了吸引外资,蒙古国政府多次修改矿业法律,硬是把力拓这类矿业巨头给盼来了。   力拓一来就看上了奥尤陶勒盖,双方很快敲定合作。最初计划投资10亿美元,2007年三季度就能投产,蓝图画得那叫一个美。蒙古国甚至幻想这项目能占到本国GDP的三分之一,直接撑起经济半边天。   现实很快给了双方一记闷棍。项目开发压根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各种问题接连冒头。最初的投资额度根本不够用,成本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   到2022年,力拓重新估算总成本,数字已经飙到70.6亿美元,比2015年的原始估算高出近18亿美元,超支幅度快到三分之一了。这巨额超支让力拓的资产负债表压力陡增。   钱花得越来越多,分红却迟迟不到位。根据最初的安排,蒙古国在项目前15年里根本拿不到分红,所有成本和融资压力都得力拓扛。这让急着用钱的蒙古国政府坐不住了。   2018年,蒙古国直接要求奥尤陶勒盖项目补缴1.55亿美元税款,这已经是2014年以来的第二次税务纠纷。双方扯了半天皮,力拓没答应提前分红,只同意降低项目管理费用。   紧接着,蒙古国的政策又开始变脸。2012年5月,它通过了《关于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对外资在矿产领域的投资设下高门槛。凡是外资参股超过49%的矿产项目,都得提交国家大呼拉尔批准。   带有鲜明民粹风格的政府上台后,更是得寸进尺,一直要求把在奥尤陶勒盖项目中的股权占比从34%提高到50%。力拓一边扛着超支的苦,一边坚持要蒙古国信守承诺,双方的矛盾越闹越深。   项目进展彻底被拖慢了。第二阶段的开发计划迟迟没实施,地下开采一再拖延。直到2022年底,力拓掏出31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绿松石山资源有限公司49%的股权,才间接取得了项目控制权,持股比例升到66%。   力拓这波操作也是无奈,它宁愿多花钱,也想避免被蒙古国的政策反复折腾。信用评级机构惠誉都直言,资源民族主义已经成了采矿业的关键风险,尤其在新冠疫情后更突出。   铜价的剧烈波动更是让双方雪上加霜。从2010年到2019年,铜价一会儿涨上天一会儿跌落地,把蒙古国“矿业兴国”的梦想搅得支离破碎,也让力拓的运营节奏彻底乱了。   铜价高的时候,双方还能暂时放下矛盾抢着赚钱。前两年铜价接连突破9000美元、1万美元、1.1万美元三大关口,价格翻番的行情让奥尤陶勒盖又看到希望,矿山赶紧加快生产步伐。   力拓计划2023年第二季度启动地下采矿作业,还说等3号、4号竖井2024年上半年投用后,产量能从2019年的15万吨逐步提到56万吨,2028年高峰时能达95吨。   可铜价一旦下跌,所有矛盾就会集中爆发。矿产价格下滑直接导致蒙古国政府收入减少,财政一窘迫,就只能变着法儿薅矿业的羊毛,政策动荡得更厉害。   更要命的是环境问题,这一点早被双方抛到了脑后。蒙古国90%的土地都容易受荒漠化影响,早期就有专家警告,奥尤陶勒盖的采矿过程会对水质、空气、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风险。   这些警告没人当回事,直到特大沙尘暴接连来袭。2021年3月,蒙古国西部因强沙尘暴出现大面积停电,10人死亡,数十万头牲畜走失或死亡。   2022年4月,沙尘暴再次袭击蒙古国大部分地区,风速最高达每秒24米,南戈壁省等多个省份都被笼罩。风沙吹起的,正是矿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失衡的悲歌。   力拓2022年倒是和蒙古国环境部签了协议,说要应对气候变化和荒漠化问题。可这协议更像个摆设,铜价高涨时,双方只会想着扩大开采,环境问题根本没人真管。   现在的奥尤陶勒盖,2019年营收才11.7亿美元,只占到蒙古国GDP的8.5%,离当初设想的三分之一差了十万八千里。项目没给蒙古国带来预期收益,反倒让它陷入了被动。   最讽刺的是,蒙古国放着近在咫尺的中国市场不用。中国每年需要巨量铜资源,要是当初选择和中国合作,运输成本能省一大笔,销路更不用愁。   中国企业在海外矿产合作中向来靠谱,不仅能提供资金技术,还会帮着建基础设施,不会像力拓这样和资源国反复扯皮。可蒙古国偏偏选了条难走的路。   信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超级铜矿的开发和一个国家的风沙(下)

0 阅读:18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