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缅之战中,大将明瑞为掩护主力撤退,亲率几百人断后,阻击数万缅军。当明瑞战死的消

绝世剑王 2025-10-08 13:34:22

清缅之战中,大将明瑞为掩护主力撤退,亲率几百人断后,阻击数万缅军。当明瑞战死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乾隆大为震怒,下令将抗旨不遵的额勒登额凌迟处死。 在乾隆中期,缅甸贡榜王朝屡次越境寻衅,两任云贵总督接连折戟,刘藻兵败后羞愤自缢,杨应琚损兵折将、颜面尽失,最终落得身死名裂的结局。 乾隆无奈之下,派心腹大将明瑞去前线领兵作战。 明瑞此次出征缅甸,乾隆为了让他便于行事,让他身兼兵部尚书、云贵总督两职,还授予一等诚嘉毅勇公的爵位,命他统领两万大军直捣缅甸都城阿瓦城。 一开始,明瑞率领的南路军在战场上势如破竹,一路凯歌高奏,深入缅甸境内六百里,接连攻克多座城池,距离缅甸都城阿瓦仅剩最后一段路程,胜利似乎近在眼前。 然而,危机却已悄然潜伏。缅甸军队深知硬拼难敌清军,便采取 “坚壁清野” 的战术,撤退时将沿途所有粮草焚烧殆尽。清军随身携带的、仅够维持两个月的军粮,很快就陷入短缺困境。 雪上加霜的是北路军的 “掉链子”,北路军原主帅额尔景额突然病逝,接替他职位的副将额尔登额,此前在老官屯与缅军交战时遭遇惨败,早已被打怕了,他率领北路军驻守在旱塔地区,始终不敢前进一步,导致南北两路大军会师阿瓦城的计划泡汤。 无奈之下,明瑞只得率领军队转向孟笼地区寻找粮草。幸运的是,他们在那里意外发现了缅军藏匿的粮食,暂时缓解了粮食短缺的危急局面。 可就在清军在孟笼休整、补充给养时,五万缅军已悄悄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与此同时,缅军还集中兵力猛攻清军后方的重要据点木邦。 清军守将珠鲁讷带领五千士兵拼死抵抗,最终木邦还是被缅军攻破,珠鲁讷为自杀。 不久后,明瑞率领的大军在蛮化地区陷入缅军的重重包围,他临危不乱,迅速部署埋伏,斩杀四千多名缅军,暂时冲破了缅军的包围圈。 但此时,明瑞身边的士兵已不足万人,且粮食与弹药都消耗大半,就连弓箭都所剩无几。 三、孤胆断后:八百勇士的最后壮烈 当明瑞撤退到距离云南宛顶仅二百里的小孟育后,五万缅军也很快杀到。 明瑞做出了一个让所有将领都为之震撼的决定,由他亲自率领八百精锐留下来断后,大军主力在总兵哈国兴等人的带领下突围,尽快返回云南。 将领们纷纷跪倒在地,苦苦劝说明瑞改变主意,明瑞却抽出佩刀,语气坚定地说:“主帅留下来断后,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突围之战在次日凌晨正式打响。明瑞率领八百人径直冲向缅军的大阵,缅军万万没料到,陷入绝境的清军竟还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战斗力,起初被打得连连后退。但双方兵力悬殊实在太大,清军渐渐落入下风:领队大臣扎拉丰阿中枪身亡,参赞大臣观音保也身受重伤,为避免被缅军俘虏,他选择了自杀。 激战中,明瑞的两肋被缅军的火枪击中,他靠在一棵大树旁自刎而亡。 在这场惨烈的血战中,明瑞等断后的清军以几乎全部战死的代价,为清军主力争取到了宝贵的突围时间 ,等缅军反应过来时,清军大部队已成功撤走。 明瑞战死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乾隆怒不可遏地大喊:“额尔登额何在?!” 原来,在明瑞率领大军被缅军包围期间,曾先后三次派遣传令兵前往额尔登额的军营求救。从宛顶到小孟育,距离不过一百里,若骑兵快马加鞭,一天之内便可抵达。 可额尔登额一想起此前在老官屯被缅军击败的惨状,便吓得魂飞魄散,始终按兵不动。 在乾隆看来,额尔登额这种见死不救的行径,是不可饶恕的。 怒火中烧的乾隆立刻派遣御前侍卫快马加鞭赶往云南,将额尔登额及其副将谭五格抓捕,押解回京城审问。 乾隆还特意任命明瑞的叔父傅恒担任主审官,傅恒质问额尔登额为何见死不救,额尔登额无法狡辩,只得跪倒在地。 最终,朝廷做出判决:额尔登额因犯 “大逆” 之罪,被判处凌迟之刑;谭五格判处斩首弃市。 余怒未消的乾隆,还下令追究所有相关人员的责任:当初推荐额尔登额担任副将的富德被关进大牢,额尔登额的父亲被罢免官职、监禁入狱,额尔登额家族的男性成员,全部被发配至伊犁地区服劳役。 明瑞的战死,成了清缅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乾隆在悲痛之余,也开始反思这场战争中暴露的问题,他意识到,此前对缅军的轻视以及军队后勤补给的漏洞,是导致清军接连惨败的关键原因。 于是,乾隆任命傅恒为经略,调集三万大军,还专门为军队配备了火器营与医疗队,摒弃了此前 “速战速决” 的作战策略,转而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 这一次,双方陷入僵持局面:清军逐渐适应了缅甸热带雨林的作战环境,却遭遇瘟疫肆虐,士兵大量患病;缅军虽熟悉当地地形、作战灵活,却难以承受长期战争带来的消耗。 最终,缅甸主动提出求和,愿意向清朝称臣,并定期向清朝缴纳贡品。之后,缅甸派遣使者带着贡品来到北京,向乾隆朝拜,这场持续四年的清缅战争,总算是真正画上了句号。

0 阅读:0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