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为什么讨厌中国人!奥巴马说过:“每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是世界灾难”,在西方人的眼里,他们希望中国人永远只能过下等人的生活,只能过温饱生活。 2024年,当荷兰阿斯麦公司的工程师偷偷向中国企业传递光刻机技术资料时,西方媒体正集体炒作“中国芯片偷技术论”。 这种“一边防着你,一边离不开你”的矛盾,揭开了西方对中国复杂心态的核心:他们不是讨厌中国人,而是害怕14亿中国人的发展,会打破他们垄断300年的“资源特权体系”。 2024年,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份额突破20%,光伏组件帮德国度过能源危机,可西方政客仍在喊“中国威胁”,这种分裂背后,是几百年未变的利益逻辑。 很少有人意识到,西方对中国的“发展恐惧”,早在殖民时代就埋下了根。 18世纪,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走私鸦片,用暴力手段把中国变成“原材料供应地”,那时他们不谈“自由贸易”,只谈“武力通商”; 19世纪,法国强占越南,德国瓜分山东,本质上都是为了垄断资源,他们习惯了“自己用着全球70%的资源,却只养活10%人口”的日子,而中国14亿人的发展需求,在他们眼里就是“威胁”。 奥巴马那句“中国人过上美国人生活是世界灾难”,不过是把这种焦虑直白地说出来:他们担心以前独吞的蛋糕,要被中国分走一块。 这种焦虑在产业链争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2000年前后,西方把中国当作“低端工厂”,美国耐克把鞋子生产放在广东,德国大众在上海组装汽车,他们乐于看到中国停留在“加工贴牌”阶段; 甚至主动输出“比较优势理论”,劝中国“专注做低端制造”。可当中国开始自主研发:华为突破5G技术,把基站卖到非洲; 比亚迪攻克刀片电池,电动车出口量超德国;中芯国际实现7纳米芯片量产,打破美国垄断——西方的态度瞬间转变。 他们开始用“国家安全”为借口,禁止向中国出售光刻机;用“碳关税”为武器,抬高中国新能源产品成本,本质上就是怕中国从“产业链低端”爬到“高端”,断了他们“躺着赚钱”的路。 更让西方闹心的是,中国的发展模式打破了他们的“制度优越感”。西方国家总说“只有学我们的制度,才能过好日子”; 可中国没照搬他们那套,照样用几十年时间减贫8亿人,建成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前他们拿“环保”说事儿,可中国光伏装机量占全球40%,风电技术帮巴西解决电力短缺; 以前他们拿“人权”做文章,可中国在非洲建的蒙内铁路,让当地物流成本降低30%,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成就戳破了西方的“制度神话”。 不是只有他们的路能走通,中国的发展模式,给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新的选择,这才是西方最害怕的:他们担心自己的话语权,会随着中国模式的普及而崩塌。 如今,西方的“打压”正在反噬自身。2023年,欧洲因能源危机进口中国光伏组件同比增长42%,德国企业使用中国电池技术的电动车在本土销量增长30%; 可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政策,导致欧洲消费者购车成本增加15%,引发民众抗议; 美国对中国芯片的封锁,反而加速了中国自主产业链的成熟,2024年中国国产芯片自给率从2020年的15%提升到30%,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的技术突破; 让美国企业失去了每年超千亿美元的中国市场。就连西方内部也开始分裂:德国巴斯夫、法国空客公开反对对华技术限制,因为他们清楚,在全球化时代,“脱钩”不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赢。 当下的中西方博弈,早已不是“谁过得好”的问题,而是“发展权平等”的问题。 中国靠自己的努力,从“买不起芯片”到“能造芯片”,从“没高铁”到“输出高铁技术”,这些成就不是“威胁”,而是对全球共同发展的贡献。 西方若继续抱着“零和思维”,一边享受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一边用旧思维打压中国,最终只会失去更多机会。 就像当年错过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日本企业一样,如今已有不少西方企业开始抵制政府的对华限制,因为他们明白:这个世界不是“谁的一言堂”,每个国家的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如今,中国新能源技术仍在快速迭代,2024年推出的钙钛矿光伏电池转换效率突破31%,固态电池续航里程超1200公里; 西方内部的分歧也在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民众开始反对“对华脱钩”。 这场围绕发展权的博弈,最终会证明:西方的“特权体系”终将被时代抛弃,而中国坚持的“共同发展”,才是顺应全球化的正确选择。 毕竟,害怕别人过上好日子的心态,永远挡不住人类追求幸福的脚步。 信源:搜狐资讯——中国人为何在世界各地遭到歧视,西方对华刻板成见,究竟从何而来
可是光天化日之下啊,德国今年的风气真是越来越不对劲了。德国多家媒体关注:赫尔
【59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