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45岁的林桂生与黄金荣离婚后,带着5万大洋,直接住进了小弟杜月笙的洋房:“姐姐以后只有你了。”杜月笙眼圈一红,心想:机会来了! 1922年上海的深秋,林桂生攥着五万大洋的银票走出黄公馆时,风卷着梧桐叶打在她的素色旗袍上。 黄金荣的手下都低着头,没人敢上前搭话,只有远处停着一辆黑色轿车,杜月笙正站在车旁,手里攥着件厚披风。 见她过来,他快步上前接过皮箱,轻声说:“姐姐,西摩路的房子早收拾好了,跟您以前住的一样,连梳妆台的镜子都擦干净了。” 林桂生没说话,只是上车时,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这一拍,像是把二十多年在黄家的起落,都轻轻放下了。 这五万大洋,是黄金荣给的赡养费,不多不少,正好抵得上她当年嫁进黄家时的陪嫁。 当年她带着这笔钱,从苏州来上海,帮还是小巡捕的黄金荣打点关系、收编帮派,硬生生把街头小团伙做成了上千人的青帮。 那时黄金荣在外头称兄道弟,回家却要把账本捧到她面前,连给手下发多少赏钱,都要听她的主意。 可自从1920年黄金荣迷上戏子露兰春,一切就变了。 为了露兰春,黄金荣像着了魔。27岁的露兰春往戏台上一站,眼波流转间,就把57岁的黄金荣勾得魂不守舍。 他砸钱给露兰春建“共舞台”,为了护着她,敢跟军阀的公子动手,甚至不惜蹲班房。 林桂生劝过他“江湖名声要紧,别为了个女人丢了根基”,可黄金荣却红着眼跟她吵:“我娶她是给黄家添脸面,轮不到你管!” 后来他干脆提出离婚,林桂生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人,只说了句“五万大洋,别的我什么都不要”。 离婚第二天,林桂生就住进了杜月笙的洋房。 这房子是杜月笙特意挑的,离黄公馆不远,却又隔着两条街,既方便她照应以前的人脉,又能让她避开黄家的是非。 杜月笙把屋里收拾得格外用心:梳妆台摆着她常用的桂花油,衣柜里的绸缎衣裳按她的尺寸裁好,连院子里都种了两棵从苏州移栽来的桂花树。 有天林桂生坐在院子里喝茶,看着桂花枝丫发呆,杜月笙轻声说:“姐姐要是觉得闷,我再让人搬几盆您喜欢的兰花来。” 她摇摇头:“不用,这样就很好。” 住进洋房没几天,林桂生就帮杜月笙办了件大事。英租界的洋行老板故意刁难,扣下了杜月笙的一批鸦片,说要“按规矩交罚款”。 林桂生知道后,直接带着当年跟洋行打交道的旧账本找上门。她把账本往桌上一拍,指着其中一页说:“十年前你在法租界遇麻烦,是我让黄金荣帮你摆平的,这笔人情,现在该还了吧?” 洋行老板看着账本上的记录,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只好放行。事后杜月笙要给她送金条,林桂生却推回去:“我帮你,不是为了钱,是看你比黄金荣懂规矩——知道什么该拿,什么该放。” 黄金荣那边,却没过得那么顺心。娶了露兰春后,他才发现这姑娘根本不是真心跟他。露兰春嫌他年纪大、模样丑,白天在戏院里跟年轻戏子眉来眼去,晚上回公馆就对他冷嘲热讽。 1924年冬天,露兰春卷走黄金荣名下三座洋房和十万大洋,跟着一个戏班小生跑了。 黄金荣气得在公馆里砸东西,连最喜欢的青花瓷瓶都摔了,这时他才想起林桂生的好,想起她帮他算账本到深夜,想起她替他挡过仇家的刀,想起她就算跟他吵架,也从不会让青帮丢面子。 他托人去西摩路找林桂生,想求她回来,可林桂生只让保姆传了句话:“我在杜老弟这儿住得安稳,不劳黄老板费心。” 黄金荣不死心,又在黄公馆院子里种了六百棵桂花树,说要等桂花全开了,亲自去请林桂生。可等桂花真开了,他站在西摩路洋房门口,却没敢敲门。 他看见杜月笙正陪着林桂生在院子里浇花,两人说着话,林桂生脸上带着他多年没见过的轻松笑意。 后来杜月笙靠着林桂生的人脉,一步步成了上海滩的“教父”,可他对林桂生始终恭敬。 每天早上,他都会让人送新鲜的豆浆和包子来;逢年过节,不管多忙,都会亲自来陪她吃饭。林桂生也乐得清闲,在洋房里看看书、种种花,偶尔帮杜月笙指点几句江湖事。 有人说她“靠杜月笙养老”,她却淡淡一笑:“我当年帮他,是看他是块料;现在他敬我,是念着旧情,江湖上的事,不就是你帮我、我帮你么?” 1953年黄金荣去世时,林桂生正在院子里修剪桂花枝。听到消息,她只是把剪刀放下,轻声说了句“都过去了”。后来她在这栋洋房里住了近六十年,直到1981年以104岁高龄去世。 临终前,她让保姆把那五万大洋的银票复印件烧了,说“跟黄家的账,早就清了”。 如今这栋西摩路的洋房还在,院子里的桂花树已长得高大,每年秋天,桂花香气飘满整条街,老邻居们还会指着院子说:“当年桂生姐就是在这儿住,杜先生对她,比亲姐姐还亲呢。” 主要信源:(洛阳晚报——黄金荣与杜月笙的发家之谜;中国纪录片网——《大揭秘》 20140413 青帮系列之杜月笙发迹之谜)
1922年,45岁的林桂生与黄金荣离婚后,带着5万大洋,直接住进了小弟杜月笙的洋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08 17:45:34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