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这下慌了,欧洲援乌大军集结,26国联合部队准备开赴乌克兰。没想到,普京仅凭“入境就打”四个字,竟让这支联军瞬间土崩瓦解,吓得无人再敢出头。 2025年9月法国总统马克龙急忙召集了一场“线上峰会”,把欧洲26国的代表拉到了一起,打算来一次“抱团取暖”。 目标很明确: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对乌军援之后,欧洲要扛起责任,组建一个“非战斗保障部队”,派往乌克兰后方,搞训练、搞后勤,顺带刷一波“战略自主”的存在感。 从纸面上看,这份“自愿联盟”协议还挺像那么回事:法国准备出6000人,英国、德国、波兰也纷纷表态。不过,刚表完态,问题就出来了,德国说我们只出物资,波兰原本豪气,提出派机械化单位,结果一看风向不对立马退缩。 更别提整个部队的部署时间模糊、任务划分不清,连指挥系统都没捋顺,说白了就是一个“乌合之众”的架势,还没上战场,指挥权就开始扯皮。 而此时的乌克兰,情况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兵员满编率不到60%,弹药库存只够撑两周。美国那边更是“雪上加霜”,特朗普政府改援助为军售贷款,直接把泽连斯基推向了欧洲。法国看中机会想当领头羊,结果带出来的队伍,连条像样的队形都排不出来。 更尴尬的是,欧洲政坛内部的民意也不给力,法国民调显示,仅47%的民众支持出兵,德国则明确表示“必须看美国脸色”,一边喊团结,一边各打算盘,这种“象征性出兵”计划注定只能停留在文件里。 就在欧洲准备“打包行李”去乌克兰后方帮忙时,克里姆林宫冷不丁扔出一记重锤:9月5日,普京直接放话——任何外国部队进入乌克兰,哪怕不在前线,都是“合法的打击目标”。这不是简单的吓唬,而是实打实的威胁。 紧接着俄罗斯启动了代号“Zapad-2025”的军事演习,动作非常实在:伊斯坎德尔导弹旅部署到白俄罗斯边境,射程直指波兰;200架战机起飞巡航,黑海封锁、电子干扰齐上阵,这场军演不是演给乌克兰看的,是专门给欧洲的政治家们“敲警钟”。 效果立竿见影,波兰立刻改口说要“优先保障本土安全”,德国摆出一副“我们先等等美国”的姿态,连意大利都突然想起“避免与俄直接冲突”才是上策,原本热热闹闹的26国联盟,在普京那句“入境就打”和战机轰鸣声中,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欧盟承诺的560亿欧元军援,现在也只兑现了四成,泽连斯基10月2日跑到哥本哈根开会,站在讲台上呼吁更多支持,结果台下一片沉默,欧洲不是不想帮,而是没人愿意为乌克兰跟俄罗斯摊牌。 眼看外援断线,泽连斯基只能放下姿态,9月17日放话说愿意在哈萨克斯坦与普京见面,还主动提出“30天无条件停火”,但俄方态度强硬,先要谈顿巴斯归属问题,才谈停火,这就像一个人着火了,喊人帮忙灭火,结果对方先问“你房子归我不归我”。 乌克兰财政也快撑不住了:2024年财政赤字高达439亿美元,而西方援助越来越缩水,本来以为欧洲出兵能撑一口气,结果现在连一口热饭都没送到,泽连斯基此时的处境,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前线打不动,后方靠不住,谈判也没门。 而普京这边,节奏稳得很,他亲自监督核演习,东部战线步步推进,经济上则通过资源出口和内部调整,对冲制裁带来的冲击,对他来说这场地缘博弈已经不只是和乌克兰的冲突,而是在用最低成本撬动整个欧洲安全秩序。 更要命的是,西方国家对局势的认知和俄罗斯根本不在一个频道,欧洲认为“保障部队”只是后勤人员,不会引发冲突;但俄罗斯却视之为北约军事介入的前奏。这种“战略模糊”,在战场上就是误判的温床。 乌克兰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无人机、远程火炮和反制俄军的精准武器,而不是几千名训练教官和后勤人员,这场战争已经不是靠情怀和姿态能打赢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支援和明确的战略目标。 2025年秋的这场援乌风波成了欧洲战略自信的一次“照妖镜”,从集结到解散不过数日,宣示的团结不敌一句威慑。 泽连斯基想要找靠山,却发现四面都是观望者,战争仍在继续,但援助正在退场,未来的战局,可能不再是枪炮定输赢,而是外交桌上的博弈决定走向。 参考资料: 马克龙:26国承诺派兵 2025-09-05 18:00·环球时报 普京:外国军队如在乌出现 将成俄军合法打击目标 2025-09-06 02:29·财联社
泽连斯基对俄罗斯放话称;停火谈判可以,但条件是俄罗斯必须赔偿一万亿美元,作为在战
【149评论】【11点赞】
zcw475816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普京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