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老鼠变少了?一位60多岁的农户表示:目前农村的老鼠的确比以前少很多,主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08 22:47:06

为什么农村老鼠变少了?一位60多岁的农户表示:目前农村的老鼠的确比以前少很多,主要原因并不是猫类的泛滥,而是因为这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有人觉得老鼠突然变得稀罕,是因为猫变多了,但仔细想想,猫的数量并没有太大变化,关键还得从人们的生活方式说起,过去,村里的房子多是泥巴墙和土地面,松软易挖,对老鼠来说就像免费旅店,想住哪住哪,遇上谷仓和粮食堆更是“豪华大餐”,老鼠只要顺着墙根一钻,粮食随便吃。   但现在,新房大都用混凝土和瓷砖砌起来,墙面坚硬,地面光滑,就连门窗的缝隙都被密封条堵得严严实实,老鼠想钻个洞都难,更别说大摇大摆进屋找食物,连猪圈、鸡舍、粮仓都换成了铁皮、塑料或者水泥材质,没给老鼠留下一点“可乘之机”。   而且,粮食的存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村里人收完粮食都堆在院子里晾晒,一麻袋一麻袋随便放,老鼠只需要啃开麻袋口,晚上就能吃个痛快,现在,收割、脱粒、运输全都机械化,粮食一进仓库,连味道都泄不出来,老鼠绕粮仓转一圈,连渣都捞不到。   以前剩饭剩菜随手一扔,猫狗和老鼠分着吃,现在几乎家家都有冰箱,剩菜剩饭都装好,厨房垃圾及时处理,老鼠想捡点便宜都没处下嘴,加上村里养家禽的人少了,鸡鸭鹅的饲料也不像以前那样大把撒,老鼠的“伙食”明显变差。   环境卫生的提升对老鼠来说,简直是“毁灭性打击”,村里垃圾统一收集,保洁员定时清运,曾经能让老鼠翻箱倒柜找吃的“垃圾堆”早不见了,就算有点碎渣,垃圾桶也是密封的,老鼠根本钻不进去,就算侥幸找到些残羹冷炙,也很快会被收走。   不仅如此,人们对防鼠的意识也明显增强,看到老鼠洞就会马上堵住,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垃圾袋扎紧口不留缝,家里的食物全部密封包装,就连一些农具和杂物,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随意堆放,老鼠找不着落脚的地方。   与此同时,各种现代灭鼠工具层出不穷,过去常用的老鼠夹、捕鼠笼、粘鼠板,现在早已被电子驱鼠器和超声波“高科技”取代,加上定期投放诱饵盒、防鼠药,老鼠即使繁殖再快,也架不住全方位的围堵,社区和村委会还会不定期开展集体灭鼠活动,公共区域用药更是“一个不留”。   田野里,变化更加明显,土地机械化耕作,翻地、除草、收割一条龙,田头边的野草少了,地里也没什么虫子和种子,老鼠难以在田里找到食物,现在流行的除草剂和农药不仅对杂草下手,对老鼠也是“顺带打击”,农药残留让老鼠吃了容易生病,甚至直接丧命,老鼠在田间存活的机会越来越小。   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天敌的回归,以前主要靠猫和蛇控制老鼠,但这几年农村生态有了改善,猛禽开始回归,猫头鹰、老鹰、黄鼠狼偶尔能在田间地头看到身影,对老鼠来说,天上地下都是“埋伏”,即便逃得过人类的“封锁线”,也很难摆脱天敌的追捕。   老鼠消失的另一面,是生态系统也随之受到影响,有养蛇的人抱怨,田里的老鼠变少了,蛇也跟着变难捉了,村里老人说,早些年猫头鹰常常在房梁上安家,最近见到的机会也少了许多,动物之间的关系环环相扣,老鼠一少,很多天敌就会“断粮”。   一些地方甚至专门划出了“老鼠保护区”,为猛禽和蛇保留食物来源,这也是在提醒人们,任何物种的减少都不是简单的好事,老鼠虽然让人头疼,却在维持食物链、分解有机物、改善土壤方面有自己的作用,以前科学家还发现,有老鼠活动的荒地土壤更肥沃。   不过,多数村民还是觉得,老鼠少了,粮食损失小了,卫生提升了,日子过得安心,过去那种粮食堆着怕老鼠偷,夜里睡觉听见屋梁上老鼠跑步的烦心事早就没了,有些老一辈人回忆起旧日的鼠患,感叹现在安稳日子的来之不易。   但新问题随之出现,农村的老鼠少了,有些“移民”老鼠转战城市,城市里的高楼管道、垃圾桶成了新的乐园,尤其是老旧小区,老鼠活动频繁,外卖盒和垃圾袋成了它们的首选目标,城市和农村的“鼠口流动”,也成了新现象。   人们对待老鼠减少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觉得这说明农村环境卫生改善,是进步的表现,有人却担心,老鼠数量锐减会不会影响生态平衡,毕竟生态系统中的每个成员都不是多余的,一个物种大量减少,总会引发连锁变化。   还有人关心农药和毒饵对环境的影响,农村用药灭鼠虽见效快,但也可能带来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伤及其他小动物,如何在安全防鼠和保护生态之间找到平衡,是村里人常常讨论的话题,有人建议,可以继续改进住房和储粮设施,把“防守”做得更细致,少用点化学药物,让天敌自然调节。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农村老鼠少了的喜与忧;生活日报——老鼠为何不见了    

0 阅读:67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