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的副作用还是来了!本来中俄两国免签也是为了双方能够加深友谊,友好发展,可是当大批的俄罗斯人来到中国以后,随之带来的还有社会的不安定。 中俄免签这事儿,本来是件双赢的好事。2025年9月15日,中国对俄罗斯普通护照持有人试行30天免签政策,为期一年,俄罗斯那边也赶紧跟进,对等回应。两国高层前脚刚会晤,后脚政策落地,普京还亲自表态要对中国公民免签。目的很清楚,就是拉近老百姓距离,推动旅游、贸易和人文交流。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内地接待俄罗斯游客就达到150多万人次,比前一年翻了一倍多。航班多了,直飞城市从热门地扩展到远东小城,边境口岸像珲春还加了俄语标识和支付便利,支付宝微信都能绑VISA卡,甚至支持卢布结算。这么一搞,俄罗斯人来中国玩儿方便多了,三亚的海滩、哈尔滨的冰雪、北京的雅宝路、上海的外滩,全都成了热门打卡地。俄罗斯旅游运营商直呼惊喜,预测9到10月客流能涨四成。表面上看,大家手拉手,友谊升温,经济也跟着转起来。 可话说回来,好事儿也藏着麻烦。政策刚落地没几天,黑河、满洲里这些边境口岸就挤满了人,单日入境俄罗斯人一度破五百。起初是游客扎堆,早市夜市上他们尝中式烧烤,街头问路买小吃。可渐渐地,就有人注意到,这波人里不光是度假的。不少俄罗斯人来中国不是单纯旅游,而是带着更实际的目的。俄乌冲突拖到现在,俄罗斯国内征兵压力大,经济制裁咬得紧,好多年轻人一得机会就往外跑。网上有报道说,他们蜂拥来中国租房、找活儿干,甚至是为了躲兵役。珲春那边,俄罗斯人租房需求猛增,本地房东乐坏了,但房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以前安静的小区,现在到处是斯拉夫面孔,邻里间开始嘀咕,这帮人会不会长期赖着不走?俄罗斯自己对移民问题就敏感得很,每年中国人去那边旅游超200万,他们还得掂量管理压力。要是中国这边也来这么一出,大量人员涌入,边检、海关、社区治安全得加班加点。 这还不算完,涌入规模一大,社会管理就跟不上了。俄罗斯人来华,多数是短期停留,可总有少数人钻空子。政策是30天免签,但过境转机还能多待10天,算下来能拼凑更长的时间。结果呢?一些人借着这个便利,在中国内地晃荡,找零工、做小生意。东北边境城市,本来就靠中俄贸易吃饭,现在俄罗斯小贩摆摊卖毛皮、蜂蜜,价格压得低,本地商贩叫苦不迭。市场竞争一下子激烈起来,摊位前挤满买家,中国卖家一看货源被抢,难免心里不平衡。虽说没闹出大乱子,但小摩擦不断,民警出警频率高了。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发布会还提过,中国口岸客流小幅增长,可这增长背后,管理成本也上去了。社区里,物业得学着用俄语发通知,医院急诊碰上语言不通的患者,医生护士手忙脚乱。俄罗斯人多信东正教,中国这边宗教氛围淡,节日习俗对不上,偶尔有小误会,比如斋戒期吃东西挑三拣四,服务员一脸懵。 当然,副作用不是一夜之间全冒头,得慢慢发酵。政策试行一年,边境城市先扛不住。黑河海关数据显示,入境俄罗斯人月环比涨20%,旅游是主力,但经商探亲占比不小。俄罗斯旅游业联盟欢呼免签红利,可中国社区开始警觉。房价涨、资源紧、摩擦多,这些问题搁谁身上都得挠头。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签的天然气协议,本是经贸大单,可老百姓层面,人员流动快了,管理跟不上就出岔子。俄罗斯对华免签还在研究阶段,他们自己也担心移民潮。中国这边,公安部增设俄语岗位,培训翻译和民警,可这得时间啊。短期看,旅游热潮盖过了小麻烦,长远呢?得看怎么平衡。两国关系铁,可基层老百姓的日子,得实打实过好。
中俄免签后,大批俄罗斯人涌入中国!边境城市房价飙升、小贩抢生意,社会摩擦暗流涌动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08 23:45:54
0
阅读:4709
老将军
别只看着人家俄罗斯姑娘漂亮,是有副作用的!
用户66xxx23
娶个 20 多的俄罗斯姑娘保质期再短,她能比 30 多的国内大龄剩女差?
xiaoleng
小编是什么人?发表这样的文章是什么意思?想达到什么目的和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