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东方大国刚刚宣布了 东方大国矿产资源集团在30号发文通知旗下钢企暂停采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的铁矿石。 原因是必和必拓公司近几日对下季度铁矿石的报价为109美元,而目前市场上同品位的铁矿石报价只有80美元。东方大国钢企与必和必拓公司之间的差价每年都要多支出200亿美元。 这200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2025年上半年国内数千家钢企的总利润加起来还不到500亿元人民币,必和必拓单靠卖矿石一年净利润就高达102亿美元。更让人窝火的是,这种“花冤枉钱”的日子已经持续了十几年,这次暂停采购压根不是一时冲动,是憋了太久的反击。 要看懂这步棋,得先说说背后的“主人公”——2022年成立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这家央企打出生起就带着使命:打破国际矿企的定价垄断,保障产业链安全。在此之前,国内钢企都是各自为战,必和必拓这类巨头随便就能拿捏。2008年最夸张,必和必拓单方面给中国钢企加价96.5%,同期给日韩的涨幅却低得多;2009年更过分,逼着中国钢企按高于日韩13个百分点的价格结算,光预付款就多掏了20亿美元,至今没完全追回。 必和必拓敢这么嚣张,仗的是垄断底气。全球65%的铁矿石出口被它和力拓、淡水河谷掌控,而中国占全球海运铁矿石进口量的72%,以前八成依赖澳矿。它算准了国内钢企“离不开”,哪怕2025年自己对华份额跌到18%,依旧敢报出比现货高36%的价格,还坚决拒绝人民币结算,死咬美元计价和年度长协价。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整合了国内资源,早就布局了替代来源——俄矿、印矿和非洲西杜芒矿的供应能稳稳补上缺口。更关键的是,大连期货市场的铁矿石成交量已经是新加坡市场的23倍,价格和现货相关性超过0.9,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定价参照。力拓早就看清形势,中国铝业持股22.47%成了它的大股东;淡水河谷也乖乖接受人民币计价,唯独必和必拓还在硬扛。 这次暂停采购,本质是定价权的争夺战。以前我们是最大买家却没话语权,矿企说涨价就涨价,钢企利润被榨干还得赔笑脸。现在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就是要告诉对方:垄断定价的时代该结束了。必和必拓股价当天跌超6%,蒸发85亿美元,就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答案。 别以为这只是生意纠纷,背后藏着供应链安全的大逻辑。2024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突破12亿吨,要是一直被人掐着原料脖子,下游的汽车、基建全得受影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操作,既是为钢企减负,更是在重塑规则——大宗商品贸易不该只有美元说了算,买家的合理诉求更该被尊重。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