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消费成都何以沸腾

新浪财经 2025-10-09 01:51:15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双节消费成都何以沸腾

宽窄巷子景区人流如织。

市场繁荣,消费火热,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放眼成都,“双节”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86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5.3%;1—7日,全市线上线下消费合计767.5亿元,同比增长11.0%;截至8日16时,成都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4.3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8.2%;美团旅行发布的文旅消费TOP10城市榜上,成都位列全国第二;携程公布的热门长途目的地中,成都居TOP2。

一次次“万千气象成都行”中,消费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锚作用。

“没见过”激活“新体验”

多样化需求拓展消费外延

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亟待新市场来满足,多元化的消费热情需要新场景来点燃。

10月4日一早,四川科技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这里正在举办“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主题展览。真实的月壤样品、嫦娥五号返回器实物、VR沉浸式“登月”体验,吸引了日均超1.2万人次的市民游客。

10月6日,恰逢中秋,交子大道数字文创潮玩大街上,成都“智”造的人形机器人会派送月饼,机器狗演绎了传统节目“舞狮”,AI糖画机可一键生成糖画作品。

无论是真实月壤样品西南首展,还是融入科技感的快闪活动,都欲以新场景撬动新消费。

事实上,假期消费的力量积蓄从节前就已经开始。

成都首家市内免税店开业,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祠堂街艺术社区开街,湔江堰成功入选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在消费载体进一步丰富的同时,消费场景也在逐步更新。

大假期间,成都推出了300余项主题活动、特色场景,“无中生有”让市民游客耳目一新,换来的是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数据显示,全市各区(市)县、各大市场主体举办促消费活动超200场,其中51场重点活动合计吸引客流1459.1万人次,拉动消费18.4亿元。

“有没有”升级“好不好”

品质化需求重塑竞争优势

成都市社科院同城化助理研究员、金沙智库特约研究员毛杰表示,相较于往年,今年全民旅游消费体验权重提升,物质消费让位于精神满足和深度参与感。

当体验经济被视为消费重点,做好“服务”这道“附加题”也成为关键。

“以前带狗出游总怕不方便,在这里狗狗可以肆意奔跑玩耍,太贴心了。”游客张先生感叹道。萌宠经济的风口下,邛崃市桑园镇西岭宿集的“森犬营地”在携宠家庭选择出游地时成为“加分项”。

“凭看球赛的票,没想到吃饭、住宿都能省钱。”10月3日,来自达州的球迷张先生手持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票根,在西村大院一家川菜馆顺利享受了优惠。目前,成都票根优惠打卡地图涵盖赛事、演出、展会、结婚证、景区、博物馆6大类46项,已有450家餐饮、13家景区博物馆和60家酒店积极参与。

在成都SKP,今年1月至10月2日,共办理1926笔离境退税业务,离境退税额同比增长228%。其中,自今年4月开通“即买即退”至今,共办理超290笔,退税金额超百万元。

提振消费需要提升消费体验感。摒弃“花钱买罪受”,真正实现花钱买享受,需要更细考量。

“都说好”变为“我说好”

个性化需求开辟垂直赛道

翻开朋友圈会发现,年轻人晒出的大假生活,少了标志性景点打卡照,多了个人色彩。独特风韵的独立书店、光影交错的城市街角、烟火升腾的集市饭馆,或许更能获得年轻人的青睐。

对此,毛杰表示,今年国庆旅游消费呈现出需求粒度变细的特征,“从大众化走向高度个性化、主题化、圈层化。”

在西博城,第二十一届世界线动漫展在大假首日便吸引了4万人次入场。数字文创潮玩大街汇聚了“哪吒”“遮天”和《物华弥新》等28个“成都造”头部IP,变身现实版“次元街”,截至5日晚,接待27.7万余人次。

Woodpark攀冰馆,大假首日开始试运营,“每天攀冰体验者几十人,加上冰雪体验区的游客,日均接待量达200余人,还有人从外地坐飞机来打卡。”该馆总经理李昶郴介绍。

这个大假,不同爱好的人找到了不同的快乐,在满足快乐差异化需求的同时,一条条激活消费的垂直赛道应运而生。

回望今年大假不难看出,消费升级的背后,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正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趋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吴喆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