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爆料,老美制造业无法回流不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不愿意干!而是因为美国60%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小学六年级,干不了!精英永远在哪里都是少数啊!这事儿听起来夸张,但细想还真有点道理。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2020 年的报告明明白白写着,美国文盲率高达 21%,这可不是说完全不识字,按联合国标准,没法通过文字获取信息就算文盲,美国自己的测试更具体,要过三关:认英文、读短文答问题、算数字题,比如看消毒水标签找警告语、算工资条金额、算买菜找零,有一项不过关就算。 而美国教育部 2013 年的调查显示,21% 的人阅读能力低于小学五年级水平,到 2024 年国际成人能力评估更糟,劳动适龄人口里读写能力最低的比例都涨到 28% 了,这些人说是小学六年级水平都算抬举,毕竟连商品标签都看不懂,真进了工厂怕是连安全规程都摸不着头脑。 更讽刺的是美国可是搞了百年以上的 12 年义务教育,理论上人人都该受过完整基础教育,结果愣是养出这么多 “功能性文盲”,说穿了就是教育体系早就积弊难返,表面上上学是义务,实际教得怎么样没人真较真,精英阶层的孩子在私立学校学编程搞科研,底层孩子在公立学校混日子,毕业时连基本的读写算都没过关,这种教育分层直接断了制造业的劳动力根基。 再看制造业的岗位需求,早不是当年插科打诨就能干活的年代了。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现在制造业光空缺岗位就有近 50 万个,制造业协会和德勤的调查里,65% 的企业都喊着招不到人,协会主席卡罗琳・李都说了,一半空缺岗位至少要学士学位,就算剩下的不用学位,也得懂点基础技术,可偏偏这群人最缺。 洛杉矶有家叫 Saitex 的牛仔裤工厂,老板本来想招点本土工人撑场面,结果面试一圈发现,本地人要么连裁剪图纸都看不懂,要么算不清布料用量,最后只能招墨西哥、危地马拉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反而成了生产线主力。 开利集团更头疼,生产空调设备的岗位招了大半年,20 份申请里能符合基本要求的就 1 份,董事长季岱维私下吐槽,不是要求高,实在是候选人连简单的设备参数表都读不明白。 这就形成了荒诞的循环:政府喊着制造业回流,企业响应着建工厂,可厂房建好了没人干活。有人说涨工资就行,可问题是涨了工资也没用,工人能力跟不上,生产率上不去,企业成本反而更高,当初这些企业就是因为成本高才搬走的,现在回来等于跳进另一个坑。 更要命的是,美国还在犯糊涂,一边缺工人,一边还打击移民,要知道传统制造业里拉丁裔和非法移民本来就是主力,把这些人赶走,等于把仅有的能干体力活的人也清走了。 复旦大学张家栋教授都看明白了,美国产业工人早就 “脸谱化” 了,本土受教育低的白人嫌工厂累不愿来,有意愿的又干不了,只能靠移民撑着,现在移民渠道堵了,岗位自然就空着。 再说那些所谓的 “精英”,确实是少数,都扎堆在华尔街玩金融、在硅谷搞互联网,谁愿意去工厂管生产线?就算有企业想搞自动化替代人工,可工业机器人数量连韩国都不如,操作机器人还得懂编程维护,这又绕回了技术工人短缺的老问题。 美国教育部自己都承认,近几十年来文盲率一直没降,反而在升,1950 年的时候美国识字率还 90% 以上,70 年过去科技发达了,识字率反倒跌到 79%,这教育质量真是越教越回去了。 那些喊着 “制造业振兴” 的政客,怕是没去过工厂车间,不知道现在拧螺丝都要懂传感器数据,不是光有膀子力气就行,而他们口中的 “美国人民”,有近三成人连最简单的读写都成问题,真把工厂搬回来,难道让机器自己干活? 所以说不是美国人娇气不愿意干,是真没那个本事干。你让一个连工资单都算不清的人去操作精密机床,让一个看不懂设备说明书的人去维护生产线,这不等于让旱鸭子去游泳?移民能顶一阵子,但解决不了根本,毕竟移民群体的教育水平也有限,高端制造岗位照样没人填。 政府一边砸钱建工厂,一边不抓基础教育,就像盖房子只搭架子不打地基,看着热闹,实则一推就倒。 那些嘲笑别人 “愿意干却没机会” 的人,怕是没见过美国工人连基础测试都过不了的窘境,这哪儿是没机会,分明是能力配不上机会。精英永远在金字塔尖,但制造业需要的是塔基的熟练劳动力,塔基都烂了,再漂亮的塔尖也撑不起制造业回流的架子。
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爆料,老美制造业无法回流不是因为受教育程度高,不愿意干!而是因
康安说历史
2025-10-10 01:06:29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