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致腰背胀痛,实则为“两不通、两不养”,方法告诉你! 肾囊肿引发的腰背胀

陈玉龙谈养护 2025-10-10 13:46:07

肾囊肿致腰背胀痛,实则为 “两不通、两不养”,方法告诉你! 肾囊肿引发的腰背胀痛,实际上是身体内部经络不畅与脏腑失养的外在体现。多数人在应对时,常常忽视这两个关键因素。想要改善肾囊肿状况,舒缓腰背胀痛,核心在于 “疏通肾络、滋养肾体”。 接下来,我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剖析此病症,分为 “两不通” 与 “两不养”。 一、两不通 不通即意味着淤堵,人体经络淤堵以及痰湿阻滞肾络,致使 “气血” 难以顺畅抵达肾脏,“不通则痛”,滋养之路受阻,气血无法滋养肾脏,解决办法自然是疏通。 (一)经络淤堵 症状:长期不良坐姿、腰部曾受外伤且未完全康复,致使气血运行受阻,这是淤堵的主要成因。时间一长,晨起时腰部有僵硬感,下肢伴有麻木,久坐后腰背疼痛加剧。 舌象:舌质紫暗,或舌边存在瘀点 / 瘀斑,脉象弦涩。 组方:川芎、赤芍、乳香、没药、桑寄生、续断。川芎与赤芍活血化瘀,乳香、没药行气止痛,桑寄生与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助力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二)痰湿阻滞 症状: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或常食生冷油腻之物,使得痰湿之邪内生,侵袭肾脏。肾囊肿部位因痰湿阻滞,出现胀痛感,遇阴雨天或寒冷时疼痛加重,身体困重,下肢浮肿。 舌象:舌苔白腻厚,脉象濡缓。 组方:半夏、陈皮、茯苓、白术、薏苡仁。半夏与陈皮燥湿化痰,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共同消除痰湿,减轻肾络阻滞。 二、两不养 养可理解为滋养,肾体的 “滋养” 若供应不足,“不养则弱,不养则病”。肾的滋养依赖于肝肾同源之精血以及脾胃运化生成的气血。若肝肾精血亏虚、脾胃气血不足,肾体失养,必然导致肾囊肿相关症状加重。 (一)肝肾亏虚 症状: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肝肾精血匮乏。中医认为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体失养,可出现腰背酸痛,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男性可能有遗精早泄,女性或有月经不调。 舌象:偏阴虚者舌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者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组方:偏阴虚用熟地、女贞子、墨旱莲、龟甲;熟地滋阴补血,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肝肾之阴,龟甲滋阴潜阳,共同滋养肝肾之阴。 偏阳虚用鹿茸、巴戟天、肉苁蓉、杜仲;鹿茸、巴戟天、肉苁蓉温补肾阳,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以温养肾阳。 (二)气血不足 症状:久病体虚,病邪损耗正气,脾胃功能受损。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成不足,肾脏得不到充足滋养。表现为腰背隐痛、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食欲不振。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 组方:黄芪、党参、当归、熟地、山药、山茱萸。黄芪、党参补气,当归、熟地养血,山药、山茱萸健脾补肾,促进气血生成,滋养肾脏。 肾囊肿引发的腰背胀痛,根源在于身体内部 “气血滋养、脏腑协调” 出现问题。打通 “两不通”(经络淤堵、痰湿阻滞),使气血顺利滋养肾脏;补足 “两不养”(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让肾体获得充足养分,如此便能有效缓解腰背胀痛,改善肾囊肿状况。

0 阅读:62
陈玉龙谈养护

陈玉龙谈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