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10月9号,特朗普本月底的亚洲访问行程已经基本公布了。很有意思的一个关注点是,特朗普决定出席在马来西亚召开的东盟峰会;但却决定不出席韩国的APEC峰会,只会在韩国与中、韩双边会见之后,就立马离开。那么对于这两个亚洲地区非常重要的多边机制,特朗普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天壤之别呢? 泰国和柬埔寨的边境摩擦,今年7月24日突然爆发,围绕太莫安寺周边地带,短短五天就造成多人伤亡。 冲突升级时,美国迅速介入,特朗普亲自打电话给两国领导人,促成停火协议。 柬埔寨总理洪马内,甚至公开提名特朗普为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这让特朗普尝到了甜头,他上个月还放话,说如果诺奖不是他的,那就是对他的“大侮辱”。 眼下,诺贝尔和平奖结果将于10月10日揭晓,峰会正好卡在紧要关头,主持和平仪式,对特朗普来说,是绝佳的宣传机会:他能站在聚光灯下,宣称自己是“首席和平缔造者”,已经结束了七场全球冲突。 这不光是个人光环,还能为他的国内支持率加分,尤其在农业州和中西部选民中,那些盼着中美贸易缓和、出口顺畅的群体,会视他为英雄。 这是一种典型的特朗普式交易艺术——用外交资源换取个人品牌增值,顺带把东盟拉进他的“和平叙事”里,让东南亚国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竞选叙事的配角。 东盟机制,本质上是东南亚10国的松散联盟,强调共识和非干涉,门槛不高,美国作为对话伙伴,能轻松插一脚,却不用背负太多义务。 特朗普上任以来,一贯对这类区域性多边场合青睐有加,因为它允许他挑议题谈,不用被全球性框架绑死。 想想他第一任期,就缺席过好几次大型峰会,转而推销双边协议,这次出席东盟,不仅能修复美国在东南亚的形象——毕竟拜登时代,美国对该地区投资虽多,但影响力被中国“一带一路”蚕食不少——还能借机敲定几笔贸易优惠。 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正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深化,美国虽是局外人,但特朗普可以利用峰会,游说东盟国家在半导体和稀土供应链上,倾斜向美国倾斜。 据外交渠道透露,特朗普团队已私下接触越南和印尼,承诺在峰会后,提供额外援助换取它们在南海问题上,更明确支持美国的“自由航行”立场。 东盟内部本就对中国的南海主张有分歧,美国的介入能放大这些裂痕,让东盟从“中性缓冲”变成美国的地缘棋子。 韩国那头的APEC峰会,特朗普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了。 10月31日至11月1日,APEC经济领袖会议将在庆州拉开帷幕,21个亚太经济体齐聚,议程直指全球贸易复苏、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 韩国总统李在明,早早把这当成自家外交主场,定位为“象征性回归国际舞台”的关键节点。 韩国政府甚至预热了多项议题,从人工智能治理到气候融资,力求让APEC成为新兴议题的孵化器。 但特朗普呢?他的回应是:来是来,但只待两天一夜,29日晨机抵达,参加CEO峰会和中韩双边会晤,30日就闪人,彻底缺席领袖会议主体。 执政党官员私下承认,这让韩国的雄心打了折扣,美方理由含糊其辞,只说“行程紧凑,有国内事务待处理”。 为什么这么冷淡?根子还在特朗普的实用主义骨子里。 APEC是典型的跨太平洋多边平台,成员包括中美韩日澳等大国,讨论往往陷入大国博弈的泥沼。 中国作为最大贸易国,在供应链和气候议题上话语权重,特朗普出席,就得直面这些棘手点。 特朗普虽在9月通话中承诺,会把关税收入补贴给农民,但峰会桌子上,他得和中国讨价还价,万一谈崩,国内反弹更大。 最近中美高层沟通中,台湾成了敏感筹码,特朗普团队据传,今年夏天已搁置一项4亿美元对台军援计划,就是为了换取贸易谈判空间。 如果在APEC公开露面,他得平衡国会鹰派的声音,那些人视台湾为遏华前哨,绝不容许任何让步吗,结果呢?双边会晤成了他的避风港。 特朗普擅长一对一的“交易”,却畏惧多边机制的集体约束,东盟对他像个温床,能让他单方面输出影响力;APEC则像个竞技场,充满不确定性。 尤其在中国影响力日增的当下,美国若缺席,就等于默认让步,这不只伤韩国颜面,还会放大区域疑虑。 东南亚国家本就夹在中美间摇摆,特朗普的“选择性出席”,等于在告诉大家:美国的多边承诺,有价码,有条件。 这不是战略自信,而是机会主义作祟,长远看,只会加速亚太的分化,让中国在多边舞台上更游刃有余。 当然,这趟行程的变数还多,中美高层会晤能不能成,泰柬仪式会不会黄,都得看临场发挥。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5-10-07关于《特朗普被曝提出参加东盟峰会条件,“排除中方参加泰柬和平协议签署仪式”》的报道
[熊猫]10月9号,特朗普本月底的亚洲访问行程已经基本公布了。很有意思的一个关注
小加娱的史书
2025-10-10 15:13:27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