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高志凯在辩论赛中的一句话:“我祖先修长城的时候,你祖先可能还在被链子锁着当奴隶”这几天一直在刷屏这话一出来,网友炸了,有人说“怼到肺管子”,有人说“历史的巴掌扇得响”。 这句话出自 2025 年 8 月瑞士日内瓦的一场国际辩论赛。当时美媒记者艾布拉姆斯抛出 “中国是威胁” 的论调,现场氛围陷入僵持。高志凯接过话筒,先举起《国防白皮书》回应军费问题,随后话锋一转,现场大屏幕开始播放 19 世纪美国寄宿学校的纪录片,3100 多个印第安儿童的生命故事随着画面展开,同时中国对非援助的项目清单在屏幕另一侧滚动。 真正让现场安静下来的是那句关于祖先的对比。提到长城时,有西方观众发出嗤笑,后续内容出口,现场瞬间凝固,艾布拉姆斯的嘴角动了动,没能立刻回应。这段画面被剪辑成短视频,24 小时内播放量突破 3 亿,相关话题下的讨论帖超过 120 万条。 高志凯的发言风格早有迹可循。1978 年他考入苏州大学外语系,后来赴耶鲁大学法学院攻读博士。1983 年进入外交部翻译室,曾担任邓小平的英文口译,这段经历让他熟悉国际话语交锋的逻辑。 离开外交部后,他先后在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任职,还获得纽约州注册律师资格,现任全球化智库副主任。这些经历让他习惯用事实与数据支撑表达,辩论前的一周准备时间里,他的团队从联合国档案馆、美国国防部报告中梳理了大量资料。 发言中的历史对比并非即兴发挥。长城的大规模修建可追溯至公元前 3 世纪,是当时社会生产力与组织能力的体现。同一时期,部分地区的奴隶制仍在延续,奴隶贸易相关的历史记载留存于多国档案馆中。高志凯没有在现场展开论述,但这句话背后的历史坐标清晰可查。 热议发酵后,更多细节被网友挖掘。有人整理出他过往的公开言论,发现 4 月在阿拉伯电视台讨论核政策时,他曾用类似的事实反击方式回应挑衅;半年前的 BBC 辩论中,面对人权议题,他也以殖民历史相关内容回应。这些发言都遵循着相似的逻辑,用对方熟悉的历史与规则体系展开交流。 平台数据显示,话题热度最高时,每秒有近千条新留言刷新。有人用 “怼到肺管子” 形容发言的冲击力,有人感慨 “历史的巴掌扇得响”,还有历史博主梳理相关时期的文明发展脉络,用图文形式补充背景信息,这类内容很快获得百万点赞。高志凯本人未再回应,他的社交账号停留在辩论前的预告动态,评论区已被相关讨论覆盖。 这场由一句话引发的热议,逐渐延伸出更多关于文明交流的讨论。不同地区的历史轨迹被重新梳理,事实层面的对比让交流更加深入。 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BBC主持人挖坑设套,高志凯笑着甩出数据:"贵国机构刚发的报告,要不一起看看?"
【23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