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悍然对中国加关税,让手下犯了难,白宫凭什么觉得能打赢? 2025年,特朗普一声令下,扔出“11月1日起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的大招,整个中美关系顿时又紧绷起来。 白宫气氛一下子变得比芝加哥的冬天还冷,外头是总统雷厉风行的喊话,屋里却是高官们眉头紧锁,谁都不敢轻易接招。 这场戏码表面上声势浩大,实则底气虚得很。上一轮贸易战的教训还没忘记,美国现在的处境比那时更难,特朗普的这一步棋,怎么看都像是虚张声势。 特朗普的风格一向“敢说敢做”,但他身边的人却没那么硬气。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面对媒体提问时,话说得滴水不漏,既不否认也不承认,反复用“看一看”“目前没有必要”来搪塞。 至于那句“随时做好准备”,听起来更像是背稿子。总统是民选的,说话不用负责,明天翻脸不认账也没人拦得住。 但格里尔这样的技术官僚,脑子里算得可清楚,政策要真落地,出乱子可得他来擦屁股,谁愿意当替罪羊? 他们谨慎的背后,是对特朗普一意孤行的担忧和无奈,毕竟谁都知道,这一刀砍下去,未必砍得中对方,自己先得疼得哇哇叫。 其实,白宫内部这种“温差”早不是新鲜事。特朗普的冲动和下属的务实,碰撞出来的不是火花,而是无数个头大的夜晚。 高层官员天然倾向于拖延和观望,等风头过去再看形势,谁也不敢贸然把话说死。毕竟前车之鉴历历在目:2018年那场贸易大战,热闹是热闹,最后落下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想当年,特朗普以为加关税能一箭双雕,既能压住中国,又能给美国制造业撑腰。可结果呢?关税一上来,美国消费者先受伤,企业叫苦不迭。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都直言,上一轮贸易战根本没把美国对华逆差搞下去,反倒是美国人自己多掏了不少腰包。 中国这边也不是吃素的,精准反制,尤其是对美国农产品下手,直接打到特朗普的选民票仓。更别说稀土这些关键物资,中国一旦把牌亮出来,全球产业链都得跟着抖三抖。 最后的结果,特朗普政府不得不灰溜溜地重新谈判,阶段性协议一签,外界一看,原来美方才是更着急那一个。上一次手里筹码都比现在厚实,还没赢得了,这回底气更少。 特朗普这回再提关税,无非又是老一套:通过制造对外矛盾,转移国内选民的注意力。可惜这招现在越来越不好使。 美国的现实压力比过去大得多,通胀水平高企,老百姓钱包本就瘪得叮当响,100%关税一落地,物价得再涨一大截,反弹声势绝不会小。 美国想拉着盟友一块儿整中国,欧盟早就打起小算盘,谁也不想跟着美国去火坑里跳。 过去几年,全球供应链加速多元化调整,但中国依旧是那个绕不开的“核心”。美国要强行折腾,全球市场也得跟着遭殃,国际批评声音只会越来越多。 中国这几年的底气更足了。内循环体系越建越牢,市场规模大到够自己消化,外部风险来了,也能稳住阵脚。 中国市场的韧性和抗压能力,远比外界想象的强。一旦美国关税真的落实,中国的反击只会更精准,谁动了中国的利益,就让谁疼得彻底。美国想靠加税吓住中国,恐怕还得多琢磨琢磨。 特朗普的“悍然”看似气势汹汹,骨子里却是焦虑和无奈的写照。白宫内部的分歧早已不是秘密,执行层心知肚明,这场戏演到最后,受伤的只会更多是美国普通人。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赢家的贸易战,真打起来就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格里尔们的踌躇、犹豫,全是因为心里明白,这场赌博,照样是输多赢少。 特朗普喊得再响,底气也撑不起胜算。归根结底,这样的操作更像是选举秀场上的表演,而不是认认真真的国家大战略。 世界两大经济体的这场“较量”,说到底,只有中国的冷静和反制,才能守住自身利益,也让全球经济少遭点罪。白宫凭什么觉得能赢?其实他们心里最清楚,这一局,胜负早已写在开头。 参考资料:美贸易代表放话:必要时对华打贸易战,第一波失败后哪来的底气? 2025-10-11 10:54·科技生活快汛
特朗普刚对中国“掀桌子”,半天时间都不到,美国马上就露怯了半天时间里,特朗普
【66评论】【83点赞】
用户16xxx78
美一直没放下它那霸权心理以及流氓本性!
用户10xxx38
直接跟美国佬断了
用户12xxx38
坐等美国废除前期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关税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