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上海,86岁的名医娶23岁的小保姆!儿子反对无效!然而,4年后名医去世!哪料,留下的遗嘱更是惊呆了所有人! 2024年朱菊仙中医诊所的周年义诊上,67岁的她正给留守儿童免费问诊,桌角摆着本泛黄的《内科学》,这是86岁的邝安堃当年送她的定情物,扉页还留着老先生的批注:“医道无界,心善则灵”。 1992年邝安堃的葬礼上,27岁的朱菊仙抱着遗嘱,面对围上来的记者没掉眼泪。她手里攥着那本《内科学》,封皮被磨出毛边,里面夹着两人登记结婚时的合照。 邝家子女在一旁争执遗产分配,她却安静地给老先生整理遗容,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熟睡的人。 1987年冬,22岁的朱菊仙第一次踏进邝家。推开厚重的木门,看见85岁的邝安堃正坐在窗边,对着老伴的遗像发呆。 桌上的药碗没洗,报纸堆得老高,偌大的房子冷得像冰窖。“先生,我来给您煮碗粥吧”,她放下行李就进了厨房,灶火升起时,邝安堃的眼睛亮了亮。 邝安堃留法时的行李箱,至今还在朱菊仙的储藏室里。里面装着他1933年的巴黎大学博士证书,还有件洗得发白的法国白大褂。 朱菊仙说,老先生曾跟她讲,当年在巴黎医院当住院医,为了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连续48小时守在病房,救活了个被断言没救的病人。 “他总说,行医不分国籍,做人要讲良心”,这话朱菊仙记了一辈子。 1989年夏天,邝安堃为了前妻遗产,跟儿子在法院门口吵起来。儿子指着他的鼻子骂“老糊涂”,他气得浑身发抖,是朱菊仙扶着他回了家。 那晚,邝安堃翻出个铁皮盒,里面是他攒的退休金,“菊仙,这钱给你,以后别让我再看他们的脸”。朱菊仙没要,反而用自己的工资,给老先生买了台收音机,让他听戏曲解闷。 1990年春节,邝安堃突然拉着朱菊仙去了律师事务所。律师拿出遗嘱模板时,朱菊仙吓了一跳,“先生,我不要您的钱”。 邝安堃却很坚持,“这不是钱,是我给你的保障。我走了,你一个小姑娘在上海不好过”。遗嘱里除了财产,还加了条特别约定:“朱菊仙可继续居住在邝家老宅,直至自愿搬出”。 签字时,老先生的手有些抖,却一笔一划写得认真。 婚后第二年,邝安堃的心脏病加重,常半夜喘不上气。朱菊仙学着给老人做心肺复苏,床头总放着急救药,连睡觉都穿着衣服。 有次老先生昏迷,她背着他下楼打车,高跟鞋跑断了跟,光着脚在雪地里跑了两条街。医生说“再晚十分钟就没救了”,邝安堃醒来后,拉着她的手说“我欠你一条命”。 1993年,朱菊仙拿着遗产,报考了上海中医学院。有人说她“贪财还想装文化人”,她却不管这些,每天天不亮就去图书馆占座。 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就查字典、问老师,笔记记了满满十几本。邝安堃的学生王振义院士知道后,还特意给她送了参考书,“你要走的路,先生当年也走过”。 2000年,朱菊仙的中医诊所开张,第一单生意是个没钱看病的老人。她没收钱,还送了老人中药,“您要是觉得好,就帮我多说说”。 后来诊所名气越来越大,她却坚持每周开义诊,专门帮贫困家庭看病。2015年,她用邝安堃留下的钱,成立了“安堃助学基金”,已经资助了200多个学医的孩子。 如今的朱菊仙,还住在邝家老宅里。客厅的墙上,挂着两人的合照,旁边是助学基金的感谢信。 她还保持着老先生的习惯,每天早上读半小时《内科学》,遇到难懂的地方,就对着照片“请教”。诊所里的患者常说,“朱医生身上有邝老的影子,心善,医术也好”。 而她总说,“我只是在替先生,把没走完的医道,继续走下去”。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不顾家人反对与保姆结婚 老翁遗产赠少妻引纷争)
1988年上海,86岁的名医娶23岁的小保姆!儿子反对无效!然而,4年后名医去世
盘盘鸭
2025-10-11 18:54:50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