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台湾永远不会被分开,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海峡填平,让台湾和大陆的陆地连成一块。 这不是瞎想,早些年冰期的时候这里本来有一块陆地,后来才被海水淹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片被海水抢走的地方填回来,地理结构完全做得通,就是工作量大。 台湾海峡最窄的地方才一百多公里,深度也就大几十米,并不是那种无底深海,底下多是沙和碎石,这种地方搞填海还是现实的,全球有不少类似的填海项目作为参考,比如迪拜的棕榈岛、日本的关西机场,包括新加坡的滨海填海,这种技术早就成熟,关键只在于资金跟时间。 做这个工程大致要准备八千多亿的预算,平均分摊到十几二十年,说实话跟国内大型基建比也没多离谱,中国有大批的挖泥船,从黄河清淤到南海造岛效率越来越高,用吹填技术把海底泥沙挖出来直接堆过去,土料基本不用外运,省下了大半物流成本,几十艘甚至上百艘挖泥船一起上,速度绝对不慢。 填海不是把泥沙一股脑堆成坝,还得针对台风、风暴潮和地震做防护,比如荷兰三角洲大坝那套风暴防护门就特别适合海峡这种地段,门平时开着,遇恶劣天气能合拢挡海水,防住风暴潮也不影响航运。 地震层面岛上的抗震新技术用在填海工程上也完全够用,像关西机场那样用预制混凝土沉箱和深桩固定,可以能扛住台湾常见的地震,只要前期设计到位,填出来的路带绝对能撑得住各种考验。 一旦填渠道建起来,最大的好处就是交通成本和物流速度,福建到台湾以前得坐船吃风浪,最快也得几个小时,有了陆路开车两个小时就能直达,货运不再绕海上,也不用担心风浪延误,对当地经济来说绝对是炸裂的加速,类似长三角高铁连通之后的产业爆发,台湾这边也能融进大陆经济圈。 安全和军事上不用多说,海峡那层水障碍没了,物资和兵力调动直接走陆路,交通一通,任何紧急情况都能做到秒级响应。 填海确实会对生态造成干扰,但新加坡和迪拜的经验说明,只要工程设计合理、规划周全,海洋生态能恢复,甚至还能造出湿地公园和人工绿带,现在各国填海技术和生态补偿办法都在不断完善,做好事前勘测和后期养护这块也不是最大难题。 这件事不止是工程学议题,也是地缘战略甚至历史趋势的大变革,多年来台湾和大陆在人口、经济、文化都紧密联系,只是隔了条海,一旦填海成功这层阻隔等于被彻底消除。 这样做虽然有挑战,也要面对成本、工期和环保质疑,但如果目标定死、技术到位,政策支持充足,台湾海峡这道地理屏障就能变成通途,到那时台湾和大陆连接在一起,再怎么分都分不开了。
郭正亮:“台湾的终结即将来临”!邱毅:“台湾不需武统了”!这两天,关于台湾的
【29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