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10月11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过去一周内,俄军对乌克兰军工企业、铁路和港口发动6次集群打击,其防空系统更宣称击落1719架乌军无人机,创下单周拦截纪录新高。 咱先掰扯清楚一个数据——1719架无人机的拦截量,看着震撼但得结合实际琢磨。往前看2025年3月,俄军才创下年内单日拦截337架的纪录,单周最高也没突破千架,这次直接翻了近两倍,难免让人打个问号。 更关键的是,乌军无人机产能早不是“几千架”的水平了,根据乌克兰国防工业协会2025年最新数据,其无人机月产量已从去年的2万架飙升到20万架,单周投入战场的量就能达到5万架左右,1719架的损失对现在的乌军来说,远没到“搬空仓库”的地步,反而更像是常规消耗。 再说说俄军这6次集群打击,专挑军工、铁路、港口下手,思路确实是想掐断乌军后勤,但效果没那么玄乎。这里得先澄清个误区,乌军早把核心军工产能拆散开了:坦克生产线挪到了波兰,火炮车间迁去了捷克,连导弹组装都在丹麦重启了,俄军在乌境内的空袭,根本碰不到这些关键产能。 就像2025年9月俄军搞过一次更大规模的军工空袭,结果乌军第二天就发起了无人机反击,足见其产能韧性。再说铁路和港口,西方援助的零部件通过国际供应链源源不断进来,光2025年上半年,乌方进口的无人机相关物资就比去年涨了60%,想靠几次打击断“粮道”,太难了。 还有个耐人寻味的点,俄军晒拦截战绩时,乌军也抛出了反击数据,说摧毁了3套S-400防空系统和12辆发射车。可懂行的都知道,S-400是俄军的宝贝疙瘩,主要用来护着莫斯科这些战略要地,前线防空靠的大多是S-300和“铠甲-S1”,乌军说打下来3套S-400,既没战场画面,又不符合俄军的部署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其实这事儿不新鲜,俄乌战报早就成了“数字博弈”:乌军自己人都承认,击落数据常夸大10倍以上;俄军也爱搞“战报艺术”,比如今年7月说拿下了恰索夫亚尔,实际也就占了个边缘区域。这次两边的数据放一起,一个说拦了上千架无人机,一个说端了对方防空阵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都是在打舆论士气仗。 说到底,现在的战场就是无人机主导的消耗战:乌军靠低成本无人机耗俄军防空弹,俄军靠反击耗乌军后勤,拼的就是谁的产能和供应链更扛造。那些亮眼的战报数字,看看就行,真要摸清战场态势,还得扒开数据的“水分”看本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罗斯对外情报总局这回算是把话说透了,直接指着英国的鼻子爆料,说这个搅屎棍正在偷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