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上首相了?高市一反常态,中国暂未发贺信,日本赢家另有其人。   高市早苗刚以

红雯看国际 2025-10-12 18:51:55

当不上首相了?高市一反常态,中国暂未发贺信,日本赢家另有其人。   高市早苗刚以自民党首位女总裁的身份站上风口,就露出了力不从心的破绽。   10月4日当选后,她一边喊着“价值观外交”的强硬口号,一边却在8月就打破连续8年的惯例,放弃了靖国神社的参拜计划,甚至主动通过外交渠道求见中方。   中国外交部始终以“日本内部事务”回应,贺信迟迟未到,这场看似由高市主导的政治戏码里,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这位表面风光的党派领袖。   高市早苗的胜选从根源上就带着“工具属性”。   首轮投票时,她仅比小泉进次郎多拿19票,最终能胜出全靠地方票的25票优势,这意味着她的支持基本盘不在权力核心的中央派系,而是依赖地方保守势力。   这种“地方托举”的模式,让人想起1987年的竹下登,当年那位同样靠地方票逆袭的首相,最终因黑金丑闻黯然下台。   更关键的是,自民党最大的麻生派在选前突然倒向她,与其说是认可其能力,不如说是想找个“代言人”平衡前安倍派的势力。   高市自己也清楚这一点,当选后立刻把麻生太郎的义弟铃木俊一推上干事长位置,用人事妥协换取派系支持。   她的“强硬路线”在现实面前很快败下阵来。高市一直主张紧跟美国的印太战略,可美军的行动却给了她一记闷棍。   9月刚有消息称,驻冲绳的4000名美军士兵已陆续后撤到关岛,未来一年多还有1.2万名美军要从第一岛链撤走,美防部直言这是“资源有限下的必然选择”。   美军都在收缩防线,高市想靠“对华强硬”刷存在感的算盘自然落了空。   特朗普虽然发了贺信,却对她最看重的“台湾问题”只字不提,这种刻意的回避,暴露了美国不想被她的激进立场绑住手脚的心思。   中国的冷静回应,实则是掌握主动权后的从容。没发贺信不是忽视,而是看透了日本政坛的本质,高市的态度说了不算,真正能决定中日关系走向的,是日本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2024年两国贸易额有3680亿美元,但给日本的稀土供应已经少了近四分之一,要知道日本的半导体和汽车产业根本离不了稀土。   日本不是没想过找替代,7月就宣布要在南鸟岛周边搞深海稀土钻探,可最早也要到2026年11月才启动试验,短期内根本顶不上用。   他们还跑去格陵兰岛谈稀土合作,结果当地不仅环保抗议不断,丹麦还出台了外国干预防御法,想拿到开采权难如登天。   这种资源依赖带来的被动,让日本经济界早就坐不住了。大阪商会10月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中小企业主反对对华强硬,他们的生意全靠中国市场撑着。   就连日本经济产业省也在3月和中方达成共识,要加强供应链合作,还答应支持中国的进博会。   高市显然被这些务实力量架住了,当选三天就偷偷派特使去北京谈稀土配额,嘴上的强硬和行动的妥协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矛盾不是她个人造成的,而是日本“安全靠美国、吃饭靠中国”的畸形格局早就埋下的隐患。   国际上的连锁反应,更让高市的路线难以走通。她刚当选,越南就暂停了日本高铁项目的招标,要知道这曾是日本基建出海的标杆项目。   印尼那边更直接,5月刚和中国签了本币结算协议,把镍矿配额和中企的长期投资绑在一起,7月又卖给中国10万吨镍矿,这些镍正是新能源电池的关键原料。   东南亚国家用脚投票的选择很明确:比起意识形态口号,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务实合作更重要。   日本想拉欧盟抱团,10月4日刚宣布要加入欧盟的研发计划,可欧盟自身对中国市场依赖度极高,根本不愿意为了日本和中国搞对抗,这场所谓的“科技同盟”从一开始就充满裂痕。   公明党10月10日宣布退出执政联盟,不过是压垮高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表面看是因为她任命了涉黑金丑闻的萩生田光一,实则是公明党背后的创价学会早就看不惯她的激进路线,加上她瞒着盟友和其他党派接触,合作的基础彻底没了。   失去公明党的24席,自民党在国会的席位一下子不够用了,高市的首相提名只能搁置。   这场乱局里,真正的赢家不是某个具体的政治人物,而是务实的博弈者。   中国靠着产业链优势和战略定力,不用表态就能影响局势;日本的中小企业主和经济产业省的务实派,用市场力量倒逼政策回归理性;就连美国也通过调整驻军,避免了被拖入不必要的冲突。   高市早苗不过是这场博弈中被推到前台的棋子,她的困境恰恰说明,在全球化的今天,靠意识形态划线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   参考资料: 新京报评论《日本“首位女首相”悬了,高市早苗得罪了谁?| 京酿馆》2025年10月11日

0 阅读:110

猜你喜欢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