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被称为“全国学《毛著》第一人”,成为全军学习楷模的廖初江,1979年被免职,晚年享受正团级待遇。 说到廖初江这个人,很多人可能觉得名字有点陌生,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可算是全国军队里家喻户晓的学习楷模。 说白了,就是那种靠自个儿刻苦钻研、带着一群人一起进步的典范。 廖初江的经历其实挺让人唏嘘的:年轻时风光无限,被当成“全国学毛著第一人”,后来却因为历史的变动,位置没了,最后只拿着正团级待遇安度晚年。 廖初江出身湖南农村,家境一般,没什么特殊背景。 年轻时候正赶上新社会的变革,他一腔热情地投身农村合作社,干事认真,还挺会带头。 后来参了军,到了部队后,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尤其喜欢啃毛主席的文章。 那时候,能把毛著学透的年轻人不多,廖初江就凭着这股钻劲儿在部队里慢慢出名了。 别人休息,他钻研,别人懒得学,他带头学,还把家里亲戚都发动起来。 渐渐地,他成了部队学习的“活教材”,谁有不懂的都找他。 很快,廖初江被上级看中,职务一路升,成了团里带头的政治干部,后来还进了解放军报社。 最风光的时候,全国很多部队都请他去讲经验,成了大家公认的“学毛著第一人”。 据说,毛主席还特别点名表扬过他,这在那个年代可是莫大的荣誉。 这段经历既让他成为全国楷模,也让他背上了沉甸甸的历史标签。 但历史变化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四人帮”倒台,社会气氛发生了很大变化。 廖初江因为在特殊时期太过突出,一度被当成“典型”接受审查,还被关过一段时间。 后来,社会平稳下来,他虽然得到了平反,可当初的高位已经回不去了。 1979年,他被免职,只保留了正团级待遇。 要说这落差,换谁都觉得有些失落。 但组织上也没忘了他为部队、为国家做过的贡献,没让他彻底掉队,还是给了他应有的尊重。 廖初江的故事,其实不只是个人的起落,更是时代的缩影。 廖初江没有什么“关系”,更谈不上“背景”,全靠自己一股拼劲和实在的学习本领,从农村娃走到全国楷模的位置。 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依然让人感动。 尤其是对我们后来人来说,他那种踏实学习、带动大家进步的劲头,实在值得一提。 当然,历史是不能回头的。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责过去,也不能简单地用成败论英雄。 廖初江这一生说不上轰轰烈烈,但他认真、努力、坦坦荡荡地走完了自己的路。 社会也没有忘记他,哪怕风光不再,依然记得他的贡献。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能从他的故事里看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是不是能像他那样,遇到困难不气馁,岗位变化不抱怨,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这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再说一句,历史上的廖初江只是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者中的一个。 他的光彩,也许不如那些高官显赫,但他留下来的精神,足够让人敬佩。 换句话说,一个人能走多远,最终还是得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 社会需要英雄,也需要像廖初江这样普通又不平凡的人。 参考:他曾是全军学习的榜样,1979年被免职,晚年保留正团级待遇——网易新闻
《沉默的荣耀》中吴石到底是怎么暴露的?其实历史上,保密局迟迟没有找到他的证据
【4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