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参军“不择手段”,当年这两个娃娃兵,几十年都成了国家功臣。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年,崔道植15岁,出身贫苦的他,在政府帮助下不仅吃上了饱饭,还上了学。 心怀感恩,他萌生了参军的念头。没想到,因年龄太小被拒绝了。 崔道植没有气馁,两年后再次申请,可是,身体羸弱的他,看上去比同龄人都要瘦小,体检没有过关。 看着别人一个个兴高采烈,即将赶赴军营,他更加难过了。一直到天黑,他还坐在县政府的门前,任凭寒风刺骨,就是不肯离去。 很意外地,这一等待,竟然改变了他的命运——因一名新兵错过了报到时间,而军列又不等人,作为替补,他被允许入伍了! 就这样,崔道植穿上军装,成了一名志愿军战士。 朝鲜战争结束后,崔道植从志愿军部队转业,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公安厅,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刑事技术警察。 几十年来,他在刑事科学领域不断进取,破获了“白宝山案”“张书海案”等多起惊天大案,被公认为中国警界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 另一个“死缠烂打”的是吴天一 。 1950年,吴天一15岁,还是个中学生。 父母和妹妹早已随国民党的部队撤走,音信全无。而当时,面对他们的泪眼哀求,他的答复是:“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 朝鲜战争爆发后,吴天一积极报名参军。尽管他将年龄偷偷改大了三岁,可是,由于个子不高,身体瘦弱,体检时,他被淘汰了。 然而,吴天一没有气馁,他缠着医生软磨硬泡,终于用不屈不挠打动了对方。 可是,他这个又瘦又小的“娃娃兵”实在不适合上前线,考虑到他文化功底好,部队于是安排他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医术。 1956年底,吴天一大学毕业,27门功课,全部为满分五分。 从此,他成为一名医生,先是到朝鲜的志愿军医院做军医,后来转业到青海,开启了与青藏高原的缘分。 在对高原人群做医学普查时,因为海拔高,吴天一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他笑称自己是“粉身碎骨”。 几十年来,穿行在雪山、高原,他骑马跑遍了广袤大地上的小小毡房,成了“藏族人民的好曼巴(医生)”;二期青藏铁路建设时,他踏遍每一个基地,创造了“十四万人没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医学奇迹,被称为“生命保护神”。 “我要报效祖国”,他实现了少年时的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