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在曼谷接见中国新大使时公开表态:要和中

波览历史 2025-10-12 20:51:30

2025年10月10日,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在曼谷接见中国新大使时公开表态:要和中国扩大全方位合作!   在泰国刚经历政府换届、经济承压的节点上,这位83岁国王的公开立场,更像是给泰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了调,藏着王室对国内困境与国际格局的双重考量。   要理解这番表态的分量,得先看清泰国当下的处境。9月底,阿努廷政府刚发布施政声明,直言国家正面临经济、安全、社会、环境四大危机,新政府还是少数派,连预算编制都没法完全自主。   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个人债务超过10万泰铢的群体急需纾困,中小企业融资难,旅游业虽然在恢复,但游客人均消费上不去。   更头疼的是国际贸易环境,美国加征的关税让泰国出口遭了重,传统市场不好做,只能急着开拓中东、非洲这些新地方。这种时候,谁能给泰国实实在在的支持,王室的态度就会偏向谁。   中国恰恰踩在了泰国最需要的节点上。今年上半年中国在泰投资的项目比去年多了近一半,两百多个项目都扎在新能源、数字经济这些实在领域,不是搞面子工程。   泰国政府想推户用和农业光伏发电,打造绿色收入,中国企业带着技术和经验主动找上门;政府要解决就业,重庆企业在泰国建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一投产,就招了几千当地工人,还帮着培训技术。   这些投资不是一次性的援助,而是能帮泰国搭建产业链的长久生意,正好对应了阿努廷政府“增强民众创收能力”的施政目标。有网友说得实在:“美国给的是军火订单,中国给的是饭碗,泰国当然知道该选谁深化合作。”   哇集拉隆功的表态里,“全方位”三个字藏着深层的战略算计,不只是盯着经济好处。   泰国一直想在东南亚当“中间人”,一边靠美国的军事保护撑安全门面,2024年还买了7亿多美元的美国武器;一边靠中国的市场和投资谋发展,榴莲、山竹大半都销往中国。   但这种平衡最近有点晃,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卡了泰国电池产业的脖子,要求用北美矿产才能给补贴,而泰国正想当东南亚的电池制造中心。中国企业带来的电池生产技术和产业链支持,等于是帮泰国绕开了这个限制。   国王强调“国际层面合作”,也是在暗示泰国愿意在南海等问题上更配合中国,用战略支持换技术和市场的“通关文牒”。   这种合作模式里,泰国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主动算“利益账”。今年7月泰国调查中国电动车企业,说对方靠补贴挤压本土品牌,看着是给合作泼冷水,其实是在学聪明。   就像当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难一样,泰国是想逼着中国企业转让更多技术,或者提高本地化生产比例,让自己不只是“代工厂”。   这种博弈反而说明合作进入了深水区,双方都在争取更有利的位置。中国这边也懂变通,在打击跨境电诈这些泰国头疼的问题上主动出手,两国执法部门联手办案,既帮泰国维护了旅游形象,也夯实了合作的信任基础。   泰国王室历来擅长用文化纽带加固对外关系,这次也不例外。今年3月哇集拉隆功在玉佛寺见中国佛教代表团时,特意摆上郑和宝船模型,这可不是随便的摆设。   郑和下西洋时暹罗就是重要中转站,当年用沉香木换瓷器,如今用榴莲换电动车,王室是想通过这种历史呼应,告诉民众“中泰合作是老传统,靠谱”。   诗琳通公主几十年访华五十多次,翻译中国诗词,逛中国乡村,也是在做同样的事。   在泰国国内政治容易起分歧的当下,这种“文化共识”能帮王室凝聚民心,让大家对中泰合作少点抵触情绪,毕竟连国王都在强调历史情谊,反对的声音自然弱了。   但泰国的“两边讨好”也藏着风险,国王的表态其实是在走钢丝。去年泰国最大的电信公司True因为用了华为设备,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股价一下跌了四成多,老板急得连夜去美国求情。   这就是泰国的尴尬:想赚中国的钱,又怕得罪美国丢了安全保障。哇集拉隆功的表态看似明确,实则留了余地,没说要跟美国断交,只是把中国的位置往前挪了挪。   这种“既亲近又保持距离”的操作,和当年李光耀的“大国平衡术”很像,只不过现在的地缘博弈更激烈,泰国的每一步都得算得更精。   很多人关心的克拉运河项目,虽然现在没动工,但国王的表态其实给这个项目留了想象空间。   泰国想开拓新兴市场,要是能打通克拉地峡,印度洋到太平洋的航程能缩短上千公里,泰国就能从“路过国”变成“枢纽国”。   但这个项目投资太大,还怕破坏环境遭民众反对,所以泰国一直没敢拍板。现在跟中国深化合作,说不定就是想让中国帮着做可行性研究、解决资金问题,等时机成熟再推进。   这步棋下得慢,但看得很远,毕竟谁掌控了水道,谁就掌控了东南亚的经济命脉。 信息来源: 泰国国王涉华表态 环球时报2025-10-11 00:02北京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