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时报日前报道:中国宣布限制稀土提取技术的出口,原因之一是巴基斯坦利用中国设备

不简单的幸福 2025-10-12 23:28:26

亚洲时报日前报道:中国宣布限制稀土提取技术的出口,原因之一是巴基斯坦利用中国设备为美国生产稀土。中国目前在全球关键矿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巴基斯坦向美国出售稀土的举动削弱了这种地缘经济影响力。 商务部近日抛出的稀土技术出口新规,海外企业想要获取中国的稀土提炼与分离设备、技术,必须先拿到出口许可证。这招看似是常规的政策收紧,实则是对“技术援助-第三方转供”链条的亮剑。 《亚洲时报》的报道点破了核心矛盾:中国在全球关键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正被这种“两头获利”的地缘投机行为悄悄侵蚀。巴基斯坦本是借助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才获得了提炼稀土的中国设备与核心技术。 可转头就与美国战略金属公司联手,将提炼后的稀土直接销往美国。这种拿中国技术“做人情”的操作,无疑是触碰了核心利益底线,新规的出台也就成了必然。 很多人以为中国的稀土优势靠的是资源储量,这种看法其实只看到了皮毛。全球稀土储量中中国占比37%,并非绝对垄断,真正让中国站稳脚跟的是技术壁垒。 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都握在中国手里,从稀土矿开采后的浸出、分离,到最终制成高纯度磁体的全链条核心工艺,几乎都由中国企业主导。 没有中国的技术和设备,即便像巴基斯坦这样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也只能产出低纯度的初级矿产品,根本无法满足美国在高科技、军工领域的需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稀土中的镝、铽等重稀土元素,提纯纯度需要达到99.99%以上才能用于制造导弹制导系统和高端芯片。这种精度要求,没有中国的萃取工艺和专用设备,就算投入再多资金也难实现。 巴基斯坦之前尝试过自主提炼,结果产出的产品纯度不足80%,根本卖不上价,直到引进中国技术后才实现质的突破。 此次新规的管控力度远超以往,直接将12种稀土元素及配套技术全部纳入管制范围,更关键的是把境外中资参与的开发项目也拉进了监管网。 这意味着即便中国企业在海外建厂,所用的核心技术出口也必须经过许可,从源头堵死了技术外流的口子。 这种“域外管辖”的思路堪称点睛之笔,毕竟之前就有企业试图通过在第三国设厂,将中国技术包装成“本土成果”转供美国,现在这套玩法彻底行不通了。 管制绝非“一刀切”的封锁,而是精准打击投机行为的智慧之举。商务部明确表示,新规为基础科学研究、普通专利所需技术预留了政策空间,合规的正常贸易完全不受影响。 这就像给稀土技术出口装了“智能阀门”,既能挡住流向敏感领域的暗线,又能保障全球产业链的稳定运转。要知道,全球新能源汽车、风电设备等产业都离不开稀土。 我国作为负责任的供应方,从未想过用技术优势搞霸权,只是不想让自家技术被当作损害自身利益的武器。美国对稀土供应链的争夺,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为了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美国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替代来源,巴基斯坦的稀土出口正是其计划的一环。可美国忘了,没有中国的精炼技术,就算拿到再多稀土原矿也只是一堆“土疙瘩”。 之前美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稀土矿,最终还是要运到中国精炼后再运回本土,光运输成本就增加了30%。这次想借巴基斯坦绕开中国技术,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新规的出台,更像是给全球关键矿产竞争立下了新规矩:技术援助不是无偿的“唐僧肉”,想靠着“转手倒卖”渔利,终究要付出代价。失去中国技术支持,所谓的“资源优势”根本无从谈起。 对那些试图挑拨离间、收割利益的国家来说,也该明白在全球产业链深度绑定的今天,靠投机取巧打破平衡,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从2001年稀土技术首次列入限制出口目录,到2025年新规进一步完善管控,中国的稀土治理始终在规范中前行。这种治理升级,既是对自身战略利益的守护,也是对全球供应链稳定的负责。 毕竟稀土具有军民两用属性,一旦技术和产品流入敏感领域,会直接威胁国际和平安全,对其实施出口管制本就是国际通行做法。 我们用技术许可制度捍卫利益的做法,给全球资源竞争提供了新范本。真正的优势从不是靠资源垄断,而是靠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建立的壁垒。 那些质疑我们“卡脖子”的声音,显然是混淆了“规范出口”和“技术封锁”的概念。中国从未禁止稀土贸易,只是不想让自家的核心技术成为他人制衡自己的工具。 这场稀土技术管制的升级,说到底是一次精准的利益捍卫。它斩断了“技术转供”的暗线,警示了地缘投机行为,更巩固了中国在全球关键矿产领域的技术话语权。 未来,想要参与稀土产业链的各方,都必须遵守这套新规则——尊重技术价值,恪守合作底线,才能在全球稀土贸易中实现共赢。这或许就是中国新规带给世界的最深刻启示。

0 阅读:97

评论列表

城市农夫

城市农夫

1
2025-10-13 09:54

看着巴基斯坦的人拍桌子我就来气,不要以为你拍了几下桌子,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贩卖中国对你的友情!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