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半导体资产遭荷兰冻结,控制权仅剩1股! 当你辛勤经营多年的海外资产,一夜之间被当地政府强行冻结,你会作何感受?闻泰科技正在经历这样的切肤之痛。 当你辛勤经营多年的海外资产,一夜之间被当地政府强行冻结,你会作何感受?闻泰科技正在经历这样的切肤之痛。10月12日,这家中国科技企业发布公告,披露其核心半导体资产——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政府冻结全球运营,公司控制权几乎全部丧失。 荷兰政府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令,有效期一年。该指令禁止安世半导体及其全球30个主体对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进行任何调整。 更令人震惊的是,荷兰企业法庭随后裁决暂停闻泰科技委派的CEO职务,并将安世半导体所有股份(减去一股)托管给第三方。 中资股权被稀释到仅剩1股,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名存实亡。 --- 01 政治干预:冻结令下的严正抗议 闻泰科技在10月12日晚间的声明中明确指出,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 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 公司强调,这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而非基于事实的风险评估”。 这一指令严重违背了欧盟一贯倡导的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国际经贸规则。闻泰科技对这种针对中资企业的歧视性待遇表示强烈抗议。 冻结令几乎完全剥夺了闻泰科技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企业法庭任命了一位独立于安世的外籍人士担任非执行董事,拥有决定性投票权。 这意味着,中方在安世半导体决策中的话语权已被架空。 02 内外夹击:外籍高管的夺权行动 这场控制权争夺战不仅来自外部政治干预,还有内部势力的配合。闻泰科技在声明中指出,安世半导体的个别外籍管理层试图通过法律程序,强行改变安世半导体股权结构。 这些外籍高管的诉求与荷兰政府指令高度联动。公司谴责此类以“合规”为名行夺权之实的行为。 知情人士透露,中方曾推动产能向中国转移,而外籍团队更倾向欧洲本土化布局,这种战略分歧在冻结令下被激化。 内外合力下的这场“法律风暴”,将中企海外并购的技术安全风险与地缘政治博弈推向台前。 03 商业实绩:安世半导体的卓越表现 尽管遭遇如此困境,回顾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后的经营业绩,却呈现出一幅蓬勃发展的图景。 自完成对安世半导体100%股权收购后,闻泰科技带领其经营质量实现全面跃升。 安世半导体的营收于2022年达23.6亿欧元的峰值;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25%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42.4%。2024年,安世半导体收入规模约147亿元人民币,约占闻泰科技2024年总营收的六分之一。 更令人瞩目的是,2024年10月,安世半导体已还清所有前期债务,实现“零负债”运行。 研发投入也在持续稳步增长,从2019年的1.12亿欧元增至2024年的2.84亿欧元。 04 全球影响:半导体产业链的撕裂 闻泰科技的遭遇并非孤例。随着中美博弈加剧,西方国家对中国资本的“技术审查”已从并购阶段延伸至运营阶段。 2023年德国叫停中企收购半导体企业,2024年英国否决中资芯片设计投资,荷兰此次行动被视为欧洲“技术自主化”的延续。 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也在推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荷兰作为ASML光刻机产地,可能在美欧协同框架下强化对华技术封锁。 某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指出,这不是孤例,而是全球产业链重构的缩影。美国推动“友岸外包”,欧盟强化《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条例》,中国企业海外资产的安全系数正在系统性下降。 --- 面对这一困局,闻泰科技已启动一切法律与外交途径,要求荷兰政府立即撤销错误指令,停止对中国企业的系统性歧视。 市场的反应立竿见影——10月13日,闻泰科技开盘即暴跌10%。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表达了对此事件的评估。 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这场争夺战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更影响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稳定。 中国半导体企业
中资半导体资产遭荷兰冻结,控制权仅剩1股! 当你辛勤经营多年的海外资产,一夜之
寒夜微凉
2025-10-13 15:32:43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