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盛宣怀出了个损招,直接加速清朝衰亡。 铁路那碗肉,盛宣怀吃得是真香

椰子说历史 2025-10-13 15:34:13

1911年,盛宣怀出了个损招,直接加速清朝衰亡。 铁路那碗肉,盛宣怀吃得是真香,什么民族罪人这些标签先放一边,这人脑子太好使了,算盘打得噼啪响,他可不是那种听话的工具人,聪明,算得精,洋务运动里混了那么多年,招商局,电报局,汉阳铁厂,中国通商银行,哪个不是他手里的大牌,本事是真有,就是那点心思全用在怎么钻营权力,怎么把钱往自己兜里弄。 铁路这东西,晚清那会儿就是硬通货,是能下金蛋的鸡,命脉,谁抓住了铁路,就能调动资源,运输军队,还能拿去跟洋人借钱做抵押,一环扣一环,盛宣怀在铁路这个圈子里,早就两头通吃,汉阳铁厂、萍乡煤矿这些上下游产业都捏在他手里,铁路收归国有,听着是国家的事,实际上是“官督商办”变成了“官督官办”,钱转一圈还是进他那伙人的口袋。 他当上邮传部尚书,全国的铁路、电报都归他管,大清朝半个钱袋子都在他这,搞国有化可不是心血来潮,这是早就布好的一个局,一条设计好的收割路线。 清廷是真没钱了,财政上一个大窟窿,皇族都快吃不上饭,民间的铁路却搞得红红火火,川汉、粤汉这两条线上,压着几千万两白银,这钱怎么办,盛宣怀的算盘就是,把民间的铁路收回来,变成国有资产,再拿去抵押给四国银行团借钱,既填了清廷的坑,四国银行团也高兴,他自己还能当个中间商赚差价,一箭三雕。 民怨他不是不懂,他就是觉得闹一闹也翻不了天,算盘打得太精,没算到天下人的火能烧多大。 民间集资的钱,那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就这么成了废纸。 这事最绝的地方,不是收归国有,而是补偿方案,他不给现银,给国家股票,这股票还不能分红,不能流通,也没人监管,说白了就是一张废纸,四川人凑了1400万两,粤汉铁路几千万两,这钱不是几个大资本家的,是地主、商人、普通农户,卖地、典妻凑出来的,为的就是一件事,“不让洋人修我们的铁路”。 赎回路权,那是当时天大的事,国家没钱,民间自己上,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有点像现在咱们凑钱搞芯片,不图你分多少红,就图个别让外国人卡脖子。 盛宣怀一句“国有化”,赔你一堆不能用的股票,真金白银进去,空头支票出来。 这就是明抢,赤裸裸的收割,事情做得太绝,老百姓的火一下就顶上来了,大家反对的不是国有化,是“你凭什么拿假票子换我的真金白银”,更气人的是,这边刚把铁路收走,那边马上就跟四国签了贷款合同,年息五厘,拿盐税当担保,筑路权、用人权全给了洋人。 等于说,把民间的钱掏空,再把路送给洋人修,里外里被耍了两道。 那些本来还对清廷抱有改良幻想的士绅、商人们,这下脸彻底没地方放了,这朝廷是从根上烂了。 成都街头的血,是清廷自己点的火。 保路运动一开始真不是要造反,就是维权,大家开会,请愿,罢市,想把本钱要回来。 清廷但凡脑子清楚点,退一步,赔点钱,安抚一下,这事也就过去了,结果赵尔丰,新上任的总督,直接下令开枪,成都街头,学生、股东、小商贩,倒下一片。 老百姓心里最后一丝念想,彻底断了,从“我们有冤”,变成了“你根本不把我们当人看”,这一杀,人心全跑到了革命党那边,事情的性质完全变了。 保路运动从一场经济维权,变成了一场全民起义,荣县独立了,重庆响应了,四川的新军也跟着反了,局势彻底控制不住。 清廷为了救火,赶紧把湖北的新军调去四川镇压,这一下,武昌空了,大门直接给革命党敞开了,等于自己把自己送进了棺材。 盛宣怀最后被“革职永不叙用”,大清也快没气了。 10月25日,朝廷下旨,把盛宣怀革职,永不叙用,可那时候武昌起义的火已经烧遍全国,袁世凯在南边北边两头通吃,清朝的日子已经数到头了。 革命从来不是一件事就能点燃的,铁路国有化就是那最后一根稻草,它压碎了民间对朝廷最后一点信任,成都的枪声,就是那颗火星。 盛宣怀后来跑到日本,还想着卖汉冶萍的权益,借日本的钱来控制中国的资源,他这一辈子,都在算计,怎么在乱世里保住自己的富贵。 国家他懂,民族他也懂,就是钱不能少,他心里的算盘,一直在响。 拿主权换现金的生意,赌上的是一个王朝的命。铁路国有化,本来可以是一次整合民族经济的好机会,结果被盛宣怀玩成了一场官僚资本对民间的疯狂掠夺,民间出钱,洋人得利,官僚发财,百姓被割,皇族续命,最后的结果是,全国人心都散了。 一个本来可以妥协的政策矛盾,最终成了革命的导火索,革命党只是顺势而为,清朝就这么收场了。 这一招,在政策上是失误,在政治上是自杀,在战略上,是绝命。 盛宣怀这颗棋子,把棋盘上的一切都算到了,唯独没算进去人心向背,别人是在下棋,他给自己下了一块墓碑。

0 阅读:76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1

用户10xxx91

3
2025-10-13 18:09

最后家产被儿子败光

椰子说历史

椰子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