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场国民党主席辩论会,对于是否支持统一,郑丽文给出了答案 国民党的主席选举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0-13 18:42:32

最后一场国民党主席辩论会,对于是否支持统一,郑丽文给出了答案 国民党的主席选举走到最后一场辩论,郑丽文在台上,面对一个直白到几乎让人冒汗的问题——“你到底支不支持统一?” 她没有闪躲,给出了一个听起来不算激进、但又不算敷衍的答案。这一开口,等于往台面上扔了一颗“路线炸弹”。 说白了,这场辩论不只是选主席,更像是国民党内部的一场方向盘争夺战。 是在“统一”这条老路上继续前进,还是绕开这条有争议的大道,走一条“模糊但安全”的小巷,郑丽文的回答直接撕开了这个矛盾的核心。 那天的现场,提问的是区桂芝,一位北一女的老师,嘴不毒,但问得特别直:“你们国民党,是不是已经偷偷把统一这回事收进抽屉,锁起来不见天日了?” 这话一出,全场安静得连空调都像关了。因为她问的,其实不只是郑丽文,也是问整个国民党:你们到底还认不认“一中”?还敢不敢提“统一”? 张亚中倒是没含糊过。他一贯的“终极统一”立场,听起来很有“精神堡垒”的味道——主张统一,但条件一堆,比如保留台湾的军队,这听起来就像在谈“两国和平共处”。 这样的说法大陆是坚决不买账的,甚至有智库直言,那种“保留主权”的统一,其实就是换皮的“台独”。 郝龙斌也在场,但他的调子就像广播里调低音量的主持人,模模糊糊,既不说支持也不说反对,只强调“和平”、讲“尊重”,听起来更像是在熬鸡汤。 而郑丽文,这次算是把话说得比以往清楚了些。 她说:“我是中国人。”这句话在台湾政坛,不是人人都有胆量讲出来。 她还提到,要从教育下手,把历史课纲重新整理,不让下一代继续在去中国化的教育里迷失方向。 这一点,倒是让不少统派人士点头称许,觉得她终于敢碰“根子问题”了。 但最耐人寻味的,是她对“统一”的定义。她说统一得是“和平的”,而且“两岸人民都愿意的”。 这话听起来挺温和,但也有点像“拖字诀”。毕竟现在台湾的主流民意,离“愿意统一”还有一段距离。 有人评价她这番话是“务实”,也有人说她其实是在“模糊战略”和“言语游戏”中打太极。 说到底,郑丽文这次的表现,不是站得有多左,也不是突然右转,而是尽可能走中间路线——既不让深蓝失望,也不吓跑那些中间偏绿的选民。 这场辩论的另一个看点,是“世代交替”这个话题。郑丽文提出了一个新说法:“世代交替,不是看你几岁,而是看你脑子里的东西有没有更新。” 这个说法一出,郝龙斌阵营的赵少康立马跳出来,说大陆介入国民党选举,要调查、要追责,气势汹汹,一副“冷战还没结束”的架势。 而郑丽文则反其道而行,不但没拉高调门,反而说:“别动不动就说人家在干预,大家都有网路,有意见很正常。” 当然,她这番话能不能真的打动选民,还不好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国民党这次选的不只是一个主席,更像是在选一个“能带大家走哪条路的人”。 是继续在“不统也不独”的灰色地带打转,还是敢于面对统一这个大山?这个问题,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 郑丽文这次的“答案”,虽然没让人拍桌叫好,但起码她开口了,不再躲在“维持现状”的保护伞后面。 她的表态不算激进,却也不是毫无立场。如果说张亚中是“太急”,郝龙斌是“太旧”,那郑丽文就是“太巧”——每句话都像是经过推敲,既想取悦选民,又不想惹毛哪一方。 国民党如果继续用“模糊”来代替“答案”,迟早会被边缘化,弃票率会越来越高。 这场辩论会之后,选情明显有些变化。郑丽文的网络声势上升,不少年轻人觉得她不像以前的国民党那样“老派”。 而赵少康那边则开始打“安全牌”,说大陆在干预,说要保卫“本土自主”,这种说法在选举里或许有些效果,但长远来看,可能只是困兽之斗。 不管谁当上主席,两岸关系这个问题都绕不过去。你可以选择说得模糊,但历史不会模糊。你可以选择慢慢走,但时间不会等你。 郑丽文的“答案”,或许不是标准答案,但它已经在岛内政坛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接下来,涟漪会不会变成浪潮,就看国民党愿不愿意认清一个现实:统一这件事,不能靠蹲在阴影里等别人出招。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