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前总统杜特尔特:中美开战,美国会从菲律宾基地攻击中国的导弹基地和军事设施,这是

纸上点将 2025-10-13 19:44:17

菲前总统杜特尔特:中美开战,美国会从菲律宾基地攻击中国的导弹基地和军事设施,这是百分百肯定的,菲律宾已经无法脱身。老杜这人说话,喜欢打比方,特直接。他在自己的节目里,给现在的局势来了个现场打分。他说,要是给即将发生的战争规模打分,1到10分,他打7分。更吓人的是后面一句。 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署于1951年,奠定了两国军事合作的基石。该条约规定,在太平洋地区任何一方遭受武装攻击时,另一方须提供援助。这份文件源于冷战格局下美国对西太平洋的战略需求,菲律宾作为拱卫门户,自然成为重点部署地。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一度是美军海外最大设施群,容纳数万士兵和数百架飞机,监视周边海域动向。1992年美军撤离后,这些基地虽关闭,但条约效力未减,菲律宾军队仍依赖美国训练和装备援助。这种历史纽带像一根隐形锁链,限制了马尼拉的外交灵活性。近年来,随着南海争端升温,条约被重新激活,美菲联合演习频次增加,从年度例行转向实战模拟,涉及登陆和反舰操作。菲律宾虽强调主权,但实际操作中,美国影响力渗透军购和情报共享,难以完全自主决策。 杜特尔特2016年至2022年执政期间,推行务实外交,试图平衡中美关系。他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基础设施合作,中国企业参与修建桥梁和铁路,总投资超过240亿美元,虽部分项目延期,但缓解了菲律宾基建瓶颈。同时,他维持美菲防务协议,但限制基地使用规模,仅五个站点开放给美军轮换驻扎。这种双轨策略源于对大国博弈的清醒认识,杜特尔特多次公开表示,菲律宾无力承受全面对抗,选择经济合作优先。任内,美菲关系虽稳固,但杜特尔特减少了对南海的强硬表态,转而强调对话解决争端。这段时期,菲律宾经济增速达6.5%,得益于中菲贸易额翻番至超过500亿美元。然而,这种平衡也暴露弱点,美国视之为战略退让,菲律宾国内亲美派开始积聚不满,为后续政策转向埋下伏笔。 2022年小马科斯上台后,菲律宾外交重心向美国倾斜,基地扩张成为标志性举措。原五个EDCA基地基础上,新增四个,总数达9处。其中三个位于吕宋岛北部,地理位置敏感,距台湾直线距离不足400公里,便于美军快速响应台海事态。2023年协议签署时,美军引入中程导弹系统和P-8A巡逻机,演习规模扩大至1.5万士兵参与,覆盖南海多片水域。这种升级直接回应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但也放大菲律宾风险。2024年,美菲签署价值3.4亿美元的军售协议,菲律宾采购美国“布拉莫斯”导弹和F-16战机,进一步深化军事融合。小马科斯强调这些措施增强防御能力,但忽略了潜在反噬,国内经济依赖中美贸易的现实下,冒险政策加剧分裂。 杜特尔特近期在节目中发出警告,指出中美开战时,美国百分百会利用菲律宾基地攻击中国导弹基地和军事设施。他用直白比喻描述局势,给潜在战争规模打7分,强调烈度已非小打小闹。对菲律宾冲击,他评8到9分,核心原因在于基地成为攻击集结地。这种评估基于其六年总统经验,对美菲军事捆绑了如指掌。杜特尔特认为,菲律宾小国地位决定了身不由己,一旦卷入,经济和民生将首当其冲。2025年,随着美军在基地部署更多资产,如2025年6月众议院通过的8320亿美元国防预算中,明确拨款强化菲律宾设施,这种趋势愈发明显。他的言论戳破了官方的乐观叙事,提醒民众大国棋局中,小国往往充当棋子。 中国驻菲大使黄溪连曾通过杜特尔特向现政府传递信息,基地可存在,但若用于对华进攻行动,菲律宾将被纳入中国军事目标。这番话划定红线,视之为对盟友的明确警示。杜特尔特转述时,强调菲律宾无意与中国争端,但军事合作已越界。2025年南海事件频发,如菲律宾船只多次靠近仁爱礁,美方舰艇护航,此类行动模糊攻防界限。美国可将先发打击定义为防御,菲律宾约束力微弱。国际危机组织报告指出,2025年台海冲突风险位列全球十大热点,菲律宾基地位置将放大连锁效应。这种外交信号反映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菲律宾需权衡合作成本。 菲律宾困境在于历史条约与现实扩张的叠加,无法脱身已成为共识。1951年条约虽老,但2025年仍具法律效力,美菲演习如Balikatan已成常态,2025年规模达1.8万人,模拟多域作战。新增基地如卡米洛·奥西亚斯海军基地,直接服务美军后勤,导弹射程覆盖南海核心区。小马科斯承诺基地仅用于防御,但战时协议形同虚设,美国优先战略将主导行动。国内反战抗议浪潮涌现,2025年马尼拉街头示威者达数千人,质疑政策方向。经济上,菲律宾对美出口占GDP的20%,对华投资却支撑就业,这种双重依赖加剧脆弱性。杜特尔特呼吁公开讨论协议,唤醒民众风险意识。

0 阅读:3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