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正式宣布了 10月1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美国向乌克兰供应“战斧”巡航导弹“可能让所有人遭殃,尤其是特朗普本人”。要知道,美国向乌提供“战斧”,名义上是军援升级,实则触及俄方最敏感的安全红线——战略武器逼近本土 咱先搞明白,这“战斧”巡航导弹可不是普通武器,得说清楚两个关键事实:一是美军现役的第四代“战术战斧”(Block 4型)最大射程约1500公里,并非1600公里左右,从乌克兰西部发射确实能覆盖俄欧洲部分核心区域,但它有个硬伤——主要靠舰艇或潜艇发射,乌克兰目前根本没有配套的海基平台;二是美国至今没正式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战斧” ,现在还停留在“考虑通过北约欧洲成员国转交”的讨论阶段,没到“已供应”那步,之前美国给的多是单兵导弹、装甲车这类“防御性”装备,这次哪怕只是讨论送“战斧”,也相当于把刀架到了俄罗斯家门口的讨论桌前。 拜登政府这会儿把“战斧”摆上讨论桌,心思其实挺明显的。眼看明年美国大选要开始,拜登的支持率一直不温不火,想靠“强硬对俄”的姿态拉选票,同时还能把欧洲盟友更紧地绑在自己这边——毕竟欧洲离俄罗斯更近,真要是局势升级,欧洲最先受影响,到时候只能更依赖美国的“保护”。 但俄罗斯对“战略武器抵家门口”这事,向来是零容忍。之前北约东扩一步步逼近乌克兰,俄方就多次说过“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不过得理清一点:2022年冲突爆发,北约东扩是俄罗斯长期的安全关切,但直接导火索是乌克兰政府军对顿巴斯地区的军事行动,以及西方对乌加入北约的模糊承诺,俄罗斯官方也只把“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列为开战理由之一,不是唯一原因。 现在“战斧”这种能精准打击纵深目标的武器被摆上讨论桌,梅德韦杰夫的警告绝对不是随口吓唬人。之前西方给乌克兰送“豹2”坦克、F-16战机时,俄方确实加强了打击,但主要针对乌军事基础设施,而且俄罗斯的反制是有体系的——比如2025年9月,俄白联军就在北约东翼部署了三万大军,还搞了核打击演练,可不是只靠“加大打击力度”这么简单。 为啥警告里特意提到特朗普?得先把老账算清楚:特朗普之前当总统时,2019年“电话门”期间确实冻结过约4亿美元对乌军事援助,但当年10月就恢复了,不能说他“一直不积极”。而且他要是明年当选,对乌政策会基于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不是简单延续过去的立场。 梅德韦杰夫提他,真实意图也不是“给特朗普挖坑”,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强化核威慑——就像他2025年8月回应特朗普关税威胁时说的,俄罗斯保留“死亡之手”核反击系统,强调“核战争风险正在上升”,本质是想遏制西方军援升级,不是针对美国大选里的某个人。 现在的局面挺微妙,美方想靠讨论送武器拱火捞政治资本,俄方被逼到红线不得不硬刚,乌克兰则成了实实在在的“潜在武器试验场”。这可不是两个国家的小打小闹,但也不用过度担心“一触即失控”:就算未来乌克兰真拿到“战斧”,短期内也难改战场态势——俄罗斯有S-400防空系统,“战斧”0.7马赫的飞行速度不算快,容易被拦截;而且美国早就放话,会严格限制乌克兰用远程武器攻击俄本土核心设施,就是怕局势彻底失控。 真到那时候,受影响的可不止美俄乌三国,整个欧洲的安全都得打问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美国正式向俄罗斯发出威胁10月14日,美国国防公司Oshkosh正式
【21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