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这个时间睡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健康管理师吉吉 2025-10-14 08:58:59

白天忙得团团转,晚上总舍不得睡,刷手机、追剧到深夜,以为周末补觉就能“还债”?

但真相是,熬夜的代价可能远超想象——它不仅让你精神不振,还可能悄悄将心血管疾病风险推高25%!一项轰动英国的追踪研究给出了惊人答案:入睡时间选对了,心脏就能“减负”。

这项研究由英国团队完成,追踪了8.8万名成年人长达5.7年,结果发现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U型”关系。简单说,就像找平衡点:晚上10点到11点入睡,风险最低;早于10点睡,风险反而增加24%;11点到12点睡,风险增12%;而熬夜到零点后,风险直接飙升25%!为什么?

研究指出,心脏在夜间有自我修复机制,会调节血压、心率和炎症反应。如果总在深夜还“加班”,这个节奏就被打乱,长期下来,血管容易硬化、血压波动,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风险更显著。作为健康管理师,我亲眼见过不少客户因熬夜导致血压偏高、心悸频发,通过调整睡眠后,指标明显改善。

那么,如何抓住这个“黄金入睡点”?

首先,理解睡眠不是“躺下就行”,而是身体修复的关键期。晚上10-11点,人体生物钟进入深度修复阶段,心脏会减缓工作,清理代谢废物。如果你总错过这个点,就像让心脏“连轴转”,久而久之,硬化斑块更容易形成。

其次,逐步调整习惯:比如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蓝光(它会抑制褪黑素分泌),改成阅读或听轻音乐;晚餐别吃太饱,避免咖啡因;设定固定作息,哪怕每天提前15分钟,也能慢慢适应。在我的营养师工作中,常建议客户搭配清淡晚餐(如燕麦粥),富含镁的食物(如香蕉)能助眠。记住,睡眠质量比时长更重要——深度睡眠能降低压力激素,保护血管弹性。

总之,睡眠是免费的“心脏保险”,别再让“报复性熬夜”透支健康了!你平时几点睡?有没有试过调整作息后感觉更轻松?#健康科普##养生##科普#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