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稀土出口已让美国绝望,中国再出大招,锂电池对美禁售,美媒:美国电网或陷入瘫痪 中国不仅仅管制出口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的锂电池,还管制全产业链的技术出口、关键设备以及原材料等。 原材料端更是中国的天下,氢氧化锂这些关键原料,中国产能占了全球70%以上。美国想自己搞提纯?先不说技术能不能跟上,光环保审批就得耗个三五年,等他们建好工厂,市场早就变天了。 美国现在的处境简直是进退两难。新能源转型喊了好几年,电动车和储能产业全靠锂电池撑着。2024年美国电动车销量突破200万辆,可本土锂电池产能连需求的三成都满足不了,剩下的全得从中国进口。特斯拉德州工厂一条生产线,每月就得消耗5000吨高容量锂电池,之前全靠上海工厂供货,现在管制一出,这条线直接面临停工风险。 更要命的是美国电网的储能项目。为了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美国近几年建了大量风电和光伏电站,可这些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全得靠储能电池调峰。 2025年美国计划新增15GW储能容量,其中80%都得用锂电池,而这些电池里有65%来自中国。美媒算过一笔账,要是中国真断供,美国今年的储能项目得停摆一半以上,部分地区用电高峰可能直接拉闸。 美国不是没想过找替代方案,可产业链这东西不是说建就能建的。他们跑去跟韩国LG和松下合作,想在本土建电池厂,结果光是厂房建设和设备调试就花了两年,投产之后发现成本比中国电池高30%。 更尴尬的是,就算电池厂建起来,核心材料还是得从中国进口,正极材料里的三元前驱体、负极材料的人造石墨,全球就中国能稳定供应。 中国这手管制牌打得又准又狠,背后是几十年的产业积累。从2001年开始布局锂电池产业,中国用二十年时间做到了全球第一。 现在全球十大锂电池企业里,中国占了六家,宁德时代一家的产能就超过了美国全国的总和。技术上更是领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这些下一代技术,中国企业都有专利布局,能量密度400Wh/kg的电池都已经小批量生产了。 美国企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福特汽车原本计划2025年推出纯电皮卡,现在电池供应没着落,只能推迟上市时间。 通用汽车更是直接宣布,要把部分电动车生产线改成燃油车生产线,先保住基本盘再说。储能企业更惨,加州有家储能公司刚拿到10亿美元订单,结果因为电池断供,只能赔违约金了事。 白宫也没闲着,一边给企业画饼说要提供补贴,一边跑去跟阿根廷、智利谈锂矿合作。可补贴政策要到2026年才落地,远水救不了近火。跟南美国家谈锂矿更是磕磕绊绊,智利要求美国企业必须跟本土企业合资,还得把部分技术转移过去,美国企业哪肯轻易让步。 更讽刺的是,美国之前还对中国锂电池加征关税,想保护本土产业,结果反而让自己的企业成本飙升。现在管制一出,那些加征的关税都成了摆设,美国企业宁愿多花钱买中国电池,也不想用本土的高价产品。有企业高管私下吐槽,之前加关税是给自己找不痛快,现在管制才是真的断了活路。 中国搞锂电池管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产业链话语权的体现。从稀土到锂电池,中国正在用自己的产业优势,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美国要是还抱着冷战思维,想通过技术封锁和贸易壁垒打压中国,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现在美国电网会不会瘫痪还不好说,但产业恐慌已经蔓延开来。那些依赖中国锂电池的企业,要么赶紧找替代方案,要么就得跟中国企业谈合作。 毕竟在锂电池产业链上,中国已经掌握了主动权,美国想摆脱依赖,没个十年八年根本不可能。这场博弈的结果,其实从中国布局产业链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
如果美国不取消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的措施,那中国就没必要和美国进行什么贸
【8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