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美国确实从来没有碰到过像中国这样的对手,过去的对手先是英国,再是德国日本,再就是苏联,除了苏联,没有一个国家有与美国相当的规模。而苏联呢,不会搞经济,还与美国没多少经济联系,粮食不能自给,完全靠资源出口。结果被美国封锁是一点办法没有。 从独立战争那会儿起,美国就面对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英国那时掌控全球贸易网,海军称霸海洋,美国不过是块新兴殖民地。 战争打得惨烈,美国靠本土资源和法国援助才勉强脱身,但英国的规模优势明显,它的经济体量是美国的数倍,工业革命的火种已点燃全球。 可美国没急着硬碰硬,而是借着大陆广阔土地,发展内需,逐步蚕食英国的海外市场,到19世纪末,美国钢铁产量超过英国,标志着它从追赶者转为领跑者。 英国输在何处?它太依赖殖民掠夺,忽略了本土创新的深度,而美国则在联邦制下释放了地方活力,吸引欧洲移民注入新鲜血液。 转入20世纪,美国的对手轮番上阵,先是德国的两次世界大战,威廉二世和希特勒的野心,都源于德国工业化的后发优势。 德国统一后,化工和机械制造领跑欧洲,人口密度高,资源利用效率惊人,二战前夕,德国GDP一度逼近美国的三分之一,坦克和飞机的产量让盟军胆寒。 可德国的致命伤在于战略失误,它四面树敌,资源链太脆,石油、橡胶这些关键物资,全靠进口,一旦美国封锁海运,德国就喘不过气。 战争结束,德国被肢解,经济支柱崩塌,而美国本土未遭战火,战时工业产能暴增,战后马歇尔计划更把欧洲变成自家后院。 对比之下,中国这个对手,让美国彻夜难眠。 不同于前者,中国经济规模已逼近美国六成,2025年预计GDP达19万亿美元,制造业产值占全球30%以上。 中国不是靠掠夺起家,而是内生动力驱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导向,中国没走苏联老路,而是融合两者优势。 国企把控战略高地,民企释放创新活力,高铁里程世界第一,电动车出口碾压传统巨头,粮食自给率稳在95%,农业科技让亩产翻番,不再是饥荒阴影下颤抖的弱者。 这不是巧合,而是中国模式的深度韧性,它强调政府引导下的市场竞争,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量子计算和AI专利超美20%。 美国对中国施压,却像在自家脚踝上绑炸弹。 2025年美方“美国第一”投资备忘录,限制双向资金流动,结果是硅谷企业游说国会,怕丢掉中国市场。 美国低估了中国改革的智慧,它不是苏联的翻版,而是吸取教训的升级版。 大国博弈,从来不是零和游戏,但历史总在提醒:忽略对手的根基,只会自食恶果。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杀猴儆鸡!中方亮出“相互确保摧毁”底牌,逼美西方不敢妄动美国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9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