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将军再次语出惊人!他说:“1万多日本人,面对19万东北军发动‘9.18’事变,我们有将近超过敌人20倍的军力,却在短短两天丢掉奉天,一星期丢掉辽宁,2个月内让东北沦陷……为什么我们要抗美援朝,这般屈辱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解答!”振聋发聩! 各位义父,点个关注,欢迎评论,爱你们哦 1931年9月18日夜,沈阳城外的柳条湖传来一声闷响,河本末守中尉带着几名日军士兵,用42包炸药炸断了一段铁路。他们特意控制了炸药量,只让铁轨变形却没完全摧毁——这哪是要打仗,分明是找个借口演戏。可就是这场“戏”,成了19万东北军溃败的开端。 当时驻守北大营的是东北军独立第七旅,足足有六七千人,手里握着清一色的制式步枪,还有重机枪连,而进攻的日军只有180人,连重武器都没带。按说就算拼人数,也能把日军围得水泄不通,可结果呢?日军只伤亡24人,就轻松占领了北大营。 后来才知道,士兵们不是不能打,是不敢打。那天晚上,参谋长荣臻接到前线急报,没问战况先下命令:“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有老兵回忆,当时他和战友们攥着枪杆手都在抖,想冲出去却被军官按住,有人气不过躺回床上装睡,心里满是绝望——拿着武器却不能保护自己,这仗打得比挨打还憋屈。 而这一切的根源,是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发来的“铣电”,上面明明白白写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张学良当时正在北平中和戏院看梅兰芳的《宇宙锋》,接到急报后,满脑子都是这道命令,愣是没敢下令反击。 更让人揪心的是,东北军当时的家底其实厚得很。不算堆成山的步枪机枪,光飞机就有200多架,坦克100多辆,比日军的装备还要精良。可这些宝贝最后全成了日军的“战利品”。 日军占领沈阳后,从兵工厂掠走15万支步枪、6万支手枪、250门重炮,连东三省航空处的300架飞机都没放过,甚至把金库7000万现金洗劫一空。后来在1932年淞沪抗战时,有人看到日军驾驶着这些“中国制造”的飞机轰炸上海,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我们自己的装备,反倒成了敌人打我们的武器。 当时也不是没人想反抗。马占山找到张学良请战,拍着桌子说“与其坐着等死,不如跟日军拼了”,可看到“力避冲突”的电文后,气得扭头就走。他后来组织江桥抗战,手里只有不足2万兵力,而东北军其他部队要么观望要么撤退,最后寡不敌众还是败了。 其实那会儿东北军虽调走6.5万兵力入关讨伐石友三,剩余兵力仍有十余万,对付两万左右的关东军绰绰有余。可为啥还是输了?说到底是“心散了”。东北军本是奉系军阀的底子,虽归顺南京政府,内部却派系林立,再加上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把重心放在“剿共”上,没人真正把抵抗日军当回事。 反观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志愿军手里的武器比美军差远了,敌军一个团的火力就超过我军一个军,三年战争里敌军投射弹药330万吨,我军才消耗25万吨。后勤更是天差地别,敌军1名士兵有13名后勤兵伺候,吃的是罐头面包,穿的是防寒服;而我军1名后勤兵要保障上百名士兵,冬天连棉衣都不够,只能靠炒面充饥。 可就是这样悬殊的差距,志愿军在长津湖顶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把美军王牌陆战一师打回三八线。有美军士兵后来回忆,看到志愿军战士冻成冰雕还保持着战斗姿势,心里又敬又怕——他们到底是凭着多大的信念,才能扛住这样的苦? 上甘岭战役更让人热血沸腾。美军用190万发炮弹轰炸阵地,山头都被炸低了两米,可志愿军靠着坑道工事,硬是守住了阵地。有战士说“我们的武器不如人,但我们的骨头比他们硬”。 这种硬气,和九一八时东北军的溃败形成了鲜明对比。其实打仗拼的不只是装备,更是心气。九一八时19万打不过1万,是因为从上到下没了抵抗的决心;抗美援朝时拿着劣质武器能跟世界第一强国掰手腕,是因为整个民族凝聚起了“保家卫国”的血性。 现在全国中小学都把九一八历史、抗美援朝精神纳入必修课程,还会组织“红色研学”“老兵进校园”活动。 不是要大家记住仇恨,而是要明白:软骨头换不来和平,只有自己硬气了,别人才不敢欺负。就像网友说的,“我们纪念历史,是为了让这样的屈辱不再重演”。你觉得今天我们该如何传承这种“不服输”的血性?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金一南将军再次语出惊人!他说:“1万多日本人,面对19万东北军发动‘9.18’事
娱乐来说话
2025-10-15 07:15: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