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韩企掏出215万亿“援美”,被中国商务部直接拉黑 14日,中国商务

冷紫叶 2025-10-15 10:39:56

中美贸易战,韩企掏出215万亿“援美”,被中国商务部直接拉黑 1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对韩华海洋株式会社的5家美国子公司发起反制,措施只有一条:禁止中国的公司和个人,与这些公司展开交易和合作。一言以蔽之,这些公司被中方彻底“拉黑”。 这事不是突然爆发的,韩华海洋那几家美国子公司被中方拉黑,纯粹是自己往枪口上撞,中美贸易战早从科技领域烧到了传统制造业,造船业就是最新的战场,而这家韩国巨头偏偏选了站在美国那边当帮手。 这些年,咱们的造船业早不是当年只能造小渔船的水平了,硬生生从追赶到变成了全球领跑,不管是运集装箱的货轮、装液化天然气的特种船,还是海上风电的工程船,中国船厂都能造,现在全球范围内,每十艘大型船舶里差不多就有四艘带着“中国造”的标签,市场份额快摸到40%的门槛了。 更关键的是,咱们的船不光质量过硬,交付速度还快,性价比更是甩其他国家一大截,自然成了国际市场的香饽饽。 美国那边早就坐不住了,他们本土的造船业这些年越来越不景气,船厂数量少不说,造一艘船的成本比中国高得多,在国际上根本没竞争力。 眼看中国企业抢了不少生意,特朗普政府就想出了阴招。一方面给中国船舶加征额外的港口费,让中国船进美国港口得多掏钱,变相抬高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直接搬出了“301调查”这个老工具,对着中国海事、物流、造船全产业链下手,想找借口加关税、搞限制,把中国企业挤出美国市场。 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自己不行就打压别人。 就在美方这套组合拳打出来的时候,韩华海洋的美国子公司凑了上来,这家公司前身是韩国大宇造船海洋,本身就跟美国关系密切,在美国有造船厂还接了军用舰艇的项目。 这次为了讨好美国,几家子公司直接帮着美方搞调查,不仅提供了中国造船业的行业数据,还泄露了供应链信息,等于给美国递了把捅向中国企业的刀子。 商务部的公告里说得明明白白,这些行为已经危害到了我国的发展利益,触碰到了红线。 中方的回应来得又快又狠,10月14日那天,商务部直接发布了2025年第6号命令,把韩华海洋的五家美国子公司全列进了反制清单,这五家公司分别是HanwhaShippingLLC、HanwhaPhillyShipyardInc.这些,现在中国境内的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能跟它们做交易、搞合作。 这可不是象征性的警告,而是实打实的“拉黑”,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法理上站得稳稳的。 消息一出来,韩国市场立马有了反应,韩华海洋的股价当天就跌了超过5%,韩元兑美元汇率也冲破了1430,创下五个半月来的新高。 这还只是表面损失,真正要命的是失去中国市场,中国造船业每年的产值超过5000亿元,上下游带动几十万人就业,对配套设备、物流服务的需求大得惊人,这几家子公司以前靠着和中国企业的合作赚了不少钱,现在合作通道被掐断,营收肯定要大幅下滑,甚至会拖累韩华海洋总部的整体业务。 之前他们还想跟中国企业合作开发海上风电项目,现在这事儿基本黄了,信任基础都没了。 其实中方这步棋也是敲山震虎,韩国夹在中美之间本来处境就微妙,中韩每年的贸易额差不多有3000亿美元,中国买韩国的芯片、汽车配件,韩国从中国进电子产品、农产品,产业链早就绑在一起了,个别企业为了讨好美国就损害中国利益,最后只会让整个中韩合作氛围受影响,两边企业都得吃亏。 就像韩国《朝鲜日报》说的,这次制裁表面针对韩企,实质是中美贸易博弈的延长线,更是给韩美造船合作的“MASGA”项目泼了冷水。 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影响中国造船业的供应链,其实完全没必要,这些年咱们一直在推进供应链自主可控,以前依赖进口的船舶发动机、导航系统、高端钢材,现在中国企业基本都能自己造了,质量还不比进口的差,就算少了韩华这几家供应商,中国船厂很快就能找到替代方案,根本不会被卡脖子。 反而这事儿会倒逼行业更注重自主创新,把主动权攥在自己手里,以后再面对外部打压腰杆更硬。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时候也说得很清楚,中方不是故意针对韩国,而是对事不对人,不管是哪国企业,只要敢帮着美国损害中国核心利益,就得承担后果。现在庆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快开了,中方选在这时候出手,政治信号很明确:想在中美之间玩投机取巧的把戏,没门。 说到底,韩华海洋这几家子公司就是当了出头鸟,跟着美国打压竞争对手,短期可能能拿到点好处,但长期来看,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绝对是得不偿失。 这事儿也给所有跨国企业提了个醒,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选边站可以,但得想清楚后果,别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中方从来不会主动挑事,但别人都打到家门口了,也绝不会忍气吞声,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就是大国底气。

0 阅读:140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