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丑化和刻意美化任何人、任何事物其实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编造证据(事实)和毁灭证据的问题,都有一个以偏概全,转移视线的问题。 比如吧,齐桓公这个人,孔子都对他推崇备至,认为他是一个很厉害也很正面的人物。但是这个人是吃人肉的,比如那个易牙就因为他的这个爱好而把自己的儿子杀掉,给他做了一顿美餐。那么他做的这个事儿至少就应该有点残暴和缺少人性的意思。后人看他,自然也就不能因为这个而全盘否定的历史功绩,自然也不能因为别的而就忽视或者抹去他的非人性的特征。 比如吧,袁崇焕这个人,他既有巴结魏忠贤,积极给那个太监修生祠,甚至把魏忠贤跟孔子相提并论的“黑历史”,却也有保卫边疆浴血沙场的壮举,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而这两面,你抹掉任何一面,其实都是——至少不全面的。 ……
故意丑化和刻意美化任何人、任何事物其实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有一个编造证据(事实)
									
										
										阿岔侃历史
									
									
										
										2025-10-15 14:54:58
									
								
							
									
										
										0
									
									
										
										阅读:6
									
								
							
									
									
									
									
									
									
								
不如归去
齐桓公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