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五年的同事因为加工资离职了 她工资4500想让老板加到6000 老板不肯给她加 今天在招聘软件上看到同岗位招聘信息急招工资8000 突然觉得好讽刺啊 公司宁愿去用8000去赌一个 不知道好不好用的新人 也不愿意给一个勤勤恳恳 做了五年的老员工涨到6000 这哪里是招人?分明是当代职场最荒唐的买卖。老黄牛吃不到鲜草,空降马却能啃金饲料。五年青春喂不饱贪婪的算盘,外来的和尚倒能敲出金钵盂的回响。 人力资源圈有个黑色笑话:忠诚员工像结婚十年的配偶,新鲜感消失后连枝玫瑰都嫌贵。招聘新人却像邂逅新欢,砸钱送礼眼都不眨。 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老员工内部调薪幅度普遍低于市场招聘价30%。这意味着你呆得越久,身价跌得越惨。就像被贴了打折标签的过季商品,明明质量更好,价格反而更低。 老板们总抱怨员工缺乏忠诚度,可忠诚从来是双向奔赴。当五年付出换不来合理回报,当熟手价值被新人价格碾压,所谓忠诚不过是资本家编织的童话。 这种现象暴露出管理者的致命短板——他们宁愿支付高昂的试错成本,也不愿正视内部价值。新人的培养成本、磨合损耗、业务风险,哪项不是隐形开支? 心理学有个“外部偏好”效应:人们总认为外部解决方案优于内部资源。就像总觉得别人家的草坪更绿,却忽视自家院里的玫瑰正在盛开。 很多企业陷入这样的循环:压榨老员工-逼走骨干-高薪招聘-新人难适应-继续压榨现役员工。这套流程像不断漏水的木桶,拼命从外界舀水,却不肯修补桶身的裂缝。 那位离职同事的遭遇不是孤例。智联调研显示:超四成职场人因内部晋升加薪困难选择跳槽。其中七成在跳槽后薪资涨幅超30%,远超原公司调薪幅度。 老板们算不清这笔账吗?或许他们太精明了。老员工加薪会引发连锁反应,而新人高薪只需悄悄进行。这种区别对待恰恰暴露了管理智慧的贫瘠。 真正优秀的企业懂得让老树发新枝。华为常年设置“蓝军部门”,专挑自己毛病;阿里晋升必过“组织部”答辩,打破论资排辈。这些机制让内部人才始终涌动活水。 当你在办公室望见那个空了的工位,或许该想想:下一个会是谁的座位?下个月招聘软件上,会不会出现你的替代者标着更高价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已经办理完离职手续的同事转过来800块钱红包,希望能帮个忙:悄没声的再帮忙开个离
【30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