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放弃社保承诺书就万事大吉?2025新规下,老板和员工都踩了坑 “每月多拿500现金,社保自己放弃,以后出问题绝不找公司”——不少打工人入职时都签过类似的承诺书,企业也觉得这样能省成本还免责。但福建阿毅和武汉王某的案例证明,这张纸根本没用,反而让双方都栽了跟头。 先看阿毅的遭遇。2018年他入职时主动写了《放弃社保承诺书》,要求公司把社保钱折成现金发给他。公司觉得划算,立马答应了。可5年后阿毅被辞退,转头就投诉公司没交社保。最终公司不仅补缴了近5万社保费,产生的2.8万滞纳金还要承担67%,阿毅自己也掏了9千多。 武汉的王某更典型,她声称老家社保已缴满15年,手写承诺书放弃公司社保,结果离职时照样申请仲裁,法院判公司给8万多经济补偿金。法官明确说,就算有签字,不缴社保就是违法。 为啥签了字还没用?核心原因就一条:社保是法定强制义务。《劳动法》和《社会保险法》都写得很清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社保,这是不能用协议或承诺免除的。2025年9月实施的新司法解释更直接,明确这类放弃社保的约定或承诺一律无效,劳动者照样能要经济补偿。 对员工来说,贪眼前小利亏的是长远。每月多拿几百块,看似划算,实则丢了三大保障:退休后没养老金,看病没法报销,万一工伤只能自己扛。有个案例里,员工没交社保期间生病,几万医药费全自己出,回头找公司索赔,法院还支持了。更关键的是,社保断缴会影响买房、落户、孩子上学,这些损失可比每月几百块大得多。 企业的风险更不小,绝非补缴社保那么简单。首先,员工随时能反悔,要求补缴甚至索赔,工作满1年就得给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干得越久赔得越多。其次,就算给了现金补贴也白搭,法院会要求员工退回补贴,但企业补缴的部分一分不能少。要是被社保部门查到,还得交滞纳金和罚款,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有人问:“网上卖的《自愿放弃社保协议书》说能免责,是不是真的?”别信那些商家的鬼话。那些协议里写的“一切责任由员工承担”“公司被处罚也由员工赔”,全是无效条款。这类协议连法律门槛都迈不过去。 可能有人觉得“身边好多人都这么办,没出事啊”,但风险从来都是隐形的。只要员工哪天想通了,哪怕离职几年,都能回头追究。福建那家公司就是例子,以为过了5年没事,结果还是得掏钱买单。 2025年新规实施后,这事更没含糊空间了。以前还有企业拿承诺书当挡箭牌,现在司法解释直接堵死了这条路。不管是企业诱骗还是员工自愿,不缴社保的责任全在企业头上。 那真有特殊情况怎么办?比如员工老家已交社保,或者临近退休缴不满15年。正确做法是企业正常开户缴纳,员工可以把异地社保转移合并,而非直接放弃。要是员工坚持不要,企业得书面提醒风险,甚至保留劝缴记录,避免被认定为“故意不缴”。 说到底,放弃社保就是笔亏本买卖,员工丢了保障,企业埋了雷。阿毅和王某的案例已经摆在这里,2.8万滞纳金和8万补偿金就是惨痛教训。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入职时被要求放弃过社保吗?如果公司说“多给钱不缴社保”,你会怎么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也转给身边正在踩坑的朋友。
刚才手贱查了下社保,不查不知道,一查魂儿都快吓飞了。18年!整整还要18年啊
【54评论】【3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