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跟着德国媒体瞎起哄,说中国科学家长期无缘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科研能力不行、缺原创、没硬活。 当屠呦呦凭青蒿素救了几百万非洲人、潘建伟团队的量子卫星让西方学者追着要合作,而诺奖还在为几十年前的老成果慢悠悠评的时候,真相早摆那了:不是中国科学家拿不到诺奖,是诺奖的 “老调子” 跟不上中国科研的快节奏,更藏着西方圈子里那点摆不上台面的偏见! 诺奖评选总爱拖时间,从成果出来到发奖,平均得等20到30年,有时候时间更长。物理学奖从上世纪初10年左右,爱因斯坦1905年提相对论,1921年才因光电效应获奖,等了16年。委员会成员多是欧美学者,占八成左右,在斯德哥尔摩开会审提名,常先顾自家圈子。 中国科研起步晚,新中国建国后从零开始搭体系,设备简陋,数据全靠手记。屠呦呦1971年出青蒿素,2015年才奖,等44年。 这中间药已救人无数,世界卫生组织使用,但委员会还评旧东西。2025年诺奖,物理学给约翰克拉克三人,化学给北川进三人,医学给三位免疫学家,又是欧美日主导,中国本土还是只有屠呦呦一个。 屠呦呦,是中国本土第一个科学类获奖者。她从葛洪的古籍里看到青蒿冷水绞汁的办法,搞出双氢青蒿素。她从提取到合成,靠数据积累。青蒿素后来推广全球,救了无数人,尤其非洲疟疾患者几百万。 潘建伟是中国科大的学士,维也纳大学博士。1997年他做单光子自旋传输,回国建队。2016年墨子号卫星上天,重640公斤,轨道500公里,实现1200公里纠缠分发。2017年提前完任务,密钥分发1.2万公里,速率10千比特每秒。 奥地利德国加拿大学者找他要参数,复现实验。团队把卫星重从13吨减到100公斤,速度提几十倍。2025年,他们用AI在60毫秒内排2024个原子阵列,破纪录。现在还在研中高轨量子卫星,建量子星座连光纤网。西方项目现在参考中国参数,但要是他们先搞,早吹成诺奖的热门。 袁隆平院士的贡献大,杂交水稻覆盖全球1.5亿公顷,年增稻谷养活7000万人口。德国媒体忽略中国原创,屠呦呦从1600年古籍灵感,用现代法提纯,治愈率30%到97%。潘建伟团队密钥速度提几十倍。量子通信、高温超导、核聚变近十年破纪录。 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建框架,到现在论文2024年845582篇,世界第一,2025年上半年CNS顶刊中国也多。高引学科近3000个,2025年新增25个全球千分之一优势。 欧美起步早,中国从穷白到第二,飞跃大。诺奖委员会欧美占多,提名欧美多,忽略东方新成果。德国近20年诺奖多国际合作,本土少,却质疑中国。 中国成果惠世界,别总问中国拿不拿奖,看成果让世界受益多大。
很多人跟着德国媒体瞎起哄,说中国科学家长期无缘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科研能力不行、
古凌国际
2025-10-15 21:45:08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