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一生桀骜不驯,骂过的人比天上的星星还多,但他对真正的修行者妙祥法师却非常恭敬。他还曾在2015年特意将妙祥法师的照片和释永信进行了对比,教大家识别怎样的面相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李敖此举,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他就是要让大家看看,同样身披袈裟,面孔之下的内里,可以存在多么巨大的鸿沟。 这两张面孔背后,是两种看待尘世截然不同的活法,一个叫释永信,在他掌管下的少林寺,商业化气息浓厚,功德箱随处可见,据说连见他一面都要准备好红包。 而另一个叫妙祥法师,他接手大悲寺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功德箱都给拆了,更是在寺院最显眼的位置摆上了“不许放钱”的牌子。 释永信穿着价值不菲的袈裟,享受着名茶,而妙祥法师身上的僧袍却打满了补丁,脚上的鞋子也是缝补了无数次。 生活方式的不同,只是表面,更深层的,是修行路上的天差地别。妙祥法师信奉的是苦修,坚持过午不食,一年到头行脚乞食,再重的行李也坚持自己背,为了磨练心性,他曾在一个没有水电的简陋茅棚里,一住就是三年。 反观释永信,出门总是前呼后拥,排场极大,甚至被拍到过上台阶都有人帮忙提裤子,一个把修行融入到一举一动的亲力亲为中,一个则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李敖把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用意其实相当的深,他并非只是在评判两个僧人谁好谁坏,而是借着这个强烈的反差,向所有人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今天的佛教,到底怎么了? 在李敖看来,佛教的源头,其实是一场破除偶像的革命,释迦牟尼反对的恰恰是神明和雕像崇拜,倡导的是向内求索。 可当佛教传入中土后,为了更好地被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所接受,开启了一场漫长的本土化改造。在这个过程中,它渐渐融入了本土的文化,但也重新拾起了偶像,寺庙里香火缭绕,这与最初的教义已经有了不小的距离。 弄明白了这一点,再看妙祥法师和释永信,就豁然开朗了,他们两人,恰好代表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两条岔路,一个,是向源头回归,试图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找回最纯粹的修行内核,这条路虽然艰苦,却让无数人看到了信仰本来的样子。 另一个,则是彻底拥抱世俗,与商业社会深度融合,追求入世的影响力,这种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引发了无尽的争议。 李敖没有给出答案,他只是把这两种选择血淋淋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至于哪条路才是未来,答案在每个人自己心里。
李敖说:“一个人在社会上,礼貌是没有用,谦逊也没用,古道热肠也没有用,忠厚老实也
【42评论】【48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