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方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管制,特朗普随即放话,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中美贸易战硝烟再起,美国第一时间慌了神,但仅仅过了六天,美国所有的帮手就到齐了,还准备约好日子,集体对华“下战书” 。 10月16日,中方宣布稀土新规后第六天,美欧连轴上阵,G7被点名集合,对华口径同步收紧,关税与管制的词汇密度突然飙高,节奏像被按下快进键。 也就是说,哪怕是外国企业生产的稀土产品,只要用了中国的稀土原料或者中国的技术,出口时也得经过中国审批。 这么做的核心目的很明确,就是履行防扩散义务、维护地区稳定,毕竟稀土是军工和高端制造的 “命脉”,比如美国 F-35 战机的发动机、高超音速导弹的制导系统,都离不开稀土材料。 而且中方早早就通过双边机制给相关国家通报了,根本不是突然出手,后来商务部也解释了,这不是禁止出口,合规的民用申请都会批,还会给便利化措施,就是为了保证全球产业链稳定,打消外界 “断供” 的担忧,可就算这样,美方还是急得不行,因为他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实在太深了。 数据摆在那儿,2023 年全球 92% 的稀土加工产量都来自中国,美国超过 70% 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得从中国进口,而且中国还是唯一能做重稀土分离的国家,重稀土是制造高性能永磁体的关键,美国的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都缺不了这个。 特朗普的反应特别矛盾,一边威胁加 100% 关税、搞软件管制,说要从 11 月 1 日就开始执行;一边又在社交平台说 “不想伤害中国,是想帮助中国”,这种前后不一的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战略焦虑。 加关税吧,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得买单,之前加关税已经让美国大豆农损失惨重,这次再加 100%,美股市值当天就蒸发 2 万亿美元,标普和纳斯达克指数跌得创下今年 4 月以来最差纪录。 不加吧,又找不到稀土的替代来源,美国本土的 MP Materials 公司想建完整供应链,到现在连重稀土加工都搞不定,之前对华出口的稀土精矿还因为关税停了,根本没法填补缺口。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拉帮手的速度倒是快,六天就凑齐 30 个国家,主要是 G7 和欧盟的国家。丹麦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还呼吁欧盟拿出 “最大贸易集团” 的实力,跟美国一起施压;欧盟委员会也说要跟美国搞 G7 视频会议,还要联合开采关键矿物,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可这所谓的 “统一战线”,其实内部漏洞不少。欧盟自己就矛盾,一边跟着美国喊施压,一边又透露要下周跟中方高层对话,想通过协商解决 —— 毕竟欧盟的汽车、电子产业也依赖中国稀土,真要是跟中国闹僵,自己的产业也得受影响。 而且重建稀土供应链哪有那么容易?就算欧美现在开始找矿、建工厂,至少得十几年才能形成产能,短期内该依赖中国还是得依赖,这种现实差距,让他们的 “集体下战书” 更像虚张声势。 面对美方和盟友的施压,中方的态度一直很冷静。商务部说 “不愿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外交部也重申要美方纠正错误,在平等基础上对话。 其实中方心里有数,稀土管制是正当的出口管理,符合国际法,而且抓住了全球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不是蛮干。现在的情况是,美方想靠施压逼中方让步,可自己没底气;盟友想跟着美国捞好处,又怕自己受损;中方则是守住底线,同时给谈判留了空间,毕竟维护产业链稳定对大家都好。 这场博弈说到底,是全球战略资源主导权的争夺。美方和盟友想打破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可短期内做不到;中方想通过合规管制维护国家安全,同时保证供应链稳定。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相关物项实施管制,体现了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积极参与防扩散国际努力的一贯立场。中方愿通过多双边出口管制对话机制,与各方加强沟通合作,促进合规贸易,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未来大概率还是边谈边博弈,美方的关税威胁和盟友的施压很难真的奏效,毕竟现实的产业依赖摆在那儿,真要撕破脸,谁都讨不到好。最终还是得回到对话桌上,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这才是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的正道。 信源:环球时报
含有美国技术的光刻机不许卖给中国,含有中国稀土的光刻机就不许卖给美国!中
【16评论】【16点赞】
尼古拉斯凯奇
后面要严控技术机密和间谍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