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严控人造钻石出口,俄专家长出了一口气:他们总算醒悟了! 10月9日中方发布

鹏天云光 2025-10-16 16:52:55

中方严控人造钻石出口,俄专家长出了一口气:他们总算醒悟了! 10月9日中方发布的公告,其实就是从11月8号起,对那些特别硬的人造钻石相关东西管起来了,就连造这些东西的机器和技术也在管制名单里。 这些被管制的“超硬材料”可不是只能做首饰的人造钻石那么简单。就拿金刚石线锯来说,看着是细金属丝,上面固定着金刚石磨料,太阳能电站的硅片、LED的蓝宝石晶棒,都得靠它切割,没有这东西,光伏板和手机屏幕都造不出来。 还有金刚石砂轮,汽车发动机的精密零件、飞机涡轮叶片的打磨,全得用它才能达到精度要求,这些都是实在的工业基础。 更关键的是,咱们中国在这行早就占了绝对主导地位,不管是欧美国家的半导体工厂,还是中东的石油钻探公司,想要靠谱的超硬材料,十有八九得从中国买。 可以前咱们没太重视管制,不少企业为了抢订单,把这些宝贝当成普通商品卖,不光价格压得极低,连一些生产技术的细节也跟着泄露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材料能用于军事领域,比如制造高精度制导武器的零部件,要是随便出口,万一被别有用心的国家拿去用在军工生产上,反而可能给咱们自己带来风险。 俄专家之所以说“醒悟了”,多半是见过太多关键材料被滥用的教训,他们太清楚这种核心资源攥在手里的重要性。 这事儿让人想起2019年日本对韩国搞的光刻胶管制,日本一限制出口,韩国三星的3nm芯片良率直接跌到一到两成,整个半导体产业都快停摆了,直到韩国花了好几年自研出替代品才缓过来。 这就是关键材料被人掐住脖子的滋味,咱们现在主动管制,就是不想走韩国的老路,得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还有这些超硬材料的技术来得多不容易。上世纪50年代,西方对咱们搞技术封锁,天然金刚石进不来,工业生产成了“无牙仔”。 国家组织科研人员攻关人造金刚石,当时的设备密封不严就会爆炸,科研人员都戏称自己是“炮兵”。 1963年才终于造出第一批人造金刚石,后来又花大力气研制出六面顶压机实现量产。这么多年攒下的技术家底,要是因为出口管控不严被别人学了去,实在太可惜。 就说南京有家做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企业,技术在国内算顶尖的,以前为了扩大出口,把产品卖给过一家欧洲公司,结果没过多久,对方就开始仿造类似产品,还反过来在国际市场压价。 这就是没管控好的教训,自家的核心技术成了别人赚钱的工具。现在把生产技术也纳入管制,就是从根上堵住漏洞,不让辛苦研发的成果白白流失。 这些超硬材料的用途早就超出了普通工业范畴。石油钻探用的金刚石钻头,能啃动深海和页岩气层的硬地层;半导体制造里的金刚石工具,能实现晶圆的高精度切割,这些都是高端制造和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 要是咱们一直无节制出口,万一哪天国际形势变了,别人先限制咱们需要的技术,咱们手里却没对应的筹码,那损失就大了。 俄专家常年和资源出口打交道,太明白“手里有货腰杆硬”的道理,所以才会为咱们的管制叫好。 以前咱们也有过类似的教训,一些稀缺资源早年因为没管控,低价大量出口,不仅没赚到多少利润,还破坏了国内的资源储备。 现在对超硬材料出手,就是吸取了过去的经验,知道哪些东西该守好。 这些材料不是普通商品,是工业的“筋骨”,是技术的“利器”,管控起来不是要断别人的路,而是要保护好自己的工业根基,让技术优势能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从11月8日起,这些物项出口都得经过严格审批,不是说完全不卖,而是要卖给真正有正当用途的对象,还要防止技术外泄。 这步棋走得很及时,既守住了国家安全的底线,也保住了咱们几十年积累的技术成果,难怪俄专家长会说“总算醒悟了”,这确实是对工业安全和技术话语权的清醒认识。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信源:商务部、海关总署:对超硬材料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2025-10-09 17:22·人民日报

0 阅读:215

猜你喜欢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